第178章 便宜行事的权利(3 / 5)

加入书签

有巨大差距,尤其是在推重比、加力比和复杂维护等方面始终难以突破。

要生产更替先进战机所必需的航空发动机,所需的高温合金材料、精密铸造工艺、超高精度机械加工设备,以及相关测试设备,几乎都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方案,甚至连生产这些设备的“母机”——高端数控机床,都得依赖进口。

不过好在姜晨能通过星际军工系统日志对老旧的机床进行强化,但是数量上仍然堪忧。

一旦遭遇西方制裁,所有战机的后续量产和升级都将面临停止的危险。

机载雷达与航电系统在姜晨提供JL-7A突破性技术之前,龙国自行研发的机载雷达普遍存在探测距离近、目标识别能力弱、抗干扰能力差、下视下射能力不足等问题。

以歼-7D为例,即便能装上新型雷达,也曾面临电源不足、结构不稳等问题,这体现了整体电子工业和精密仪器制造的滞后。

高端处理器、微波组件、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传感器等,几乎都难以独立研发生产,往往需要拆解仿制,或者绕道从国际市场高价购入民用级别的部件进行军用改编,这不仅技术受制于人,也埋下了后门和泄密的隐患。

航空飞行器、舰船以及坦克防护所需的轻量化、高强度、耐高温/低温、耐腐蚀的特种金属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如航空级铝合金(超高强度铝锂合金)、钛合金、耐高温镍基合金以及高性能碳纤维,龙国要么无法生产、要么性能不稳定、要么成本极高且产量稀少。

这意味着新型战机无法实现轻量化、隐身化、高过载机动,舰船的防护无法达到目标,武器装备整体性能受限。

精密制造设备,如高端五轴数控机床、先进自动化生产线、精密的检测设备以及工业机器人等,大部分依赖从国外引进。

这些“工业母机”是生产所有先进武器装备的基础,受制于人便意味着在生产效率、精度和良品率上,根本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竞争。

一旦禁运,整个高端军工生产链就有停摆的风险。

虽然龙国拥有大量勤劳的工人与聪明的工程师,但在系统化的、跨学科、集成创新的研发模式上,与拥有百年工业文明积淀的西方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基础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效率不足,导致大量创新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难以快速产业化。

这种技术依赖性,在面对潜在的全球竞争时,构成了一种致命的战略脆弱性。

一旦国际形势恶化,像鹰酱这样的西方国家对龙国进行全面技术封锁,那么龙国现有的军事装备生产线将面临停工,新型武器研发将彻底停滞,甚至连已有装备的维护和升级都将举步维艰。

届时,即便军队人数再多,也可能面临有枪无弹、有飞机没发动机、有战舰缺雷达的尴尬境地。

这就是军首高层当时无比焦虑的根本原因。

他们知道,要真正成为一个能够维护自身利益、拥有独立决定权的大国,就必须拥有一整套自主、完整、安全的军事工业体系。

仅仅依靠仿制和购买,无异于将国家的国防命脉置于他人之手。

而冯远征教授提出——且由姜晨主导承建的这个全新分厂,正是军首破釜沉舟,期望彻底改变这一现状的核心战略项目。

而这个新厂在南云军区内部被去了一个别样的外号—凤凰。

“凤凰”分厂的建立,在军首眼中并非简单的生产扩容,而是承载了一个民族向工业强国迈进的重望。

当然,军首对“凤凰”分厂的战略定位,远不止停留在口头上。

它被赋予了极高的自主权和最高的研发定位,这种权限授予的背后,是当时龙国军工高层对自身“阿喀琉斯之踵”——基础工业羸弱和核心技术空白——的极度清醒和深重忧虑。

军首期望能在这个新厂区内,走出一条“不求所有,但求所能”的自主创新之路,甚至是从最基础、最难以突破的材料科学和精密制造工艺着手,来弥补龙国军工被西方发达国家牢牢“卡脖子”的结构性缺陷。

而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在自由度方面,军方更是给足了姜晨常人难以想象的权利。

首先便是人事任命的绝对自主权。

这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特权之一。

即便是姜晨本人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