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5 / 9)
的冤屈。
35. 况在下官,少蒙教义,方欲埋魂幽壤,断骨深泉,岂曰图身,虑在廉耻。
- 解析:强调自己自幼接受教诲,更看重廉耻,宁愿身死,也不愿背负冤屈苟且偷生,突出对名誉和尊严的坚守。
36. 何至一旦,因于图圄,此盖所以仰天拊心,泣尽而继之以血者也。
- 解析:再次表达对身陷牢狱的悲愤,说明这就是自己仰天捶胸、泪尽泣血的原因,强化冤屈带来的痛苦和对公正的渴望。
37. 下官尝览载籍,见自古君臣之际,蒙祸罹辜,未有不由此者。
- 解析:通过阅读典籍,发现自古君臣之间,臣子蒙冤多因谗言等原因,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说明自己的冤屈并非个例,希望建平王能重视并公正处理。
38. 是以忠臣结舌,烈士扼腕,岂不以生轻鸿毛,义重泰山者乎?
- 解析:指出忠臣因谗言而不敢言语,烈士因悲愤而扼腕叹息,是因为他们认为生命轻如鸿毛,正义重如泰山。表明自己和这些忠臣烈士一样,坚守正义,即便面临死亡也不屈服。
39. 夫然,则烈士伏死而不顾,忠臣沉身而无悔。何则?欲徇主以成名,欲报恩而死节也。
- 解析:进一步阐述烈士和忠臣的行为动机,他们为报答君主、成就忠义之名,不惜牺牲生命,再次表明自己对建平王的忠诚,即便蒙冤也不改初衷。
40. 向使下官事非其虚,罪得其实,亦当钳口吞舌,伏匕首以殒身,何以见齐鲁奇节之士,燕赵悲歌之人乎?
- 解析:假设自己真有罪,也会选择沉默自杀,以死明志。反问若自己有罪怎会像齐鲁、燕赵的节义之士一样坚守正义,强调自己的清白,希望建平王能明辨。
41. 方今圣历钦明,天下乐业,青云浮雒,荣光塞河。
- 解析:描述当下圣明的时代,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祥瑞之象频出。以盛世景象为背景,与自己蒙冤入狱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在这样的时代不应有冤屈之事,委婉提醒建平王应主持公道。
42. 西洎临洮、狄道,北距飞狐、阳原,莫不浸仁沐义,照景饮醴。
- 解析:进一步渲染天下皆沐浴在仁义之中,人们生活美好,再次强调时代的美好,反衬自己的冤屈不合时宜,希望建平王能还自己公正。
43. 而下官抱痛圜扉,含愤狱户,一物之微,有足悲者。
- 解析:回到自身,说自己在狱中痛苦悲愤,即便微小如自己,也值得同情。以自身悲惨境遇与天下安乐对比,突出自己的不幸,引发建平王同情。
44. 仰惟大王少垂明白,则梧丘之魂,不愧于沈首;鹄亭之鬼,无恨于灰骨。
- 解析:恳请建平王明察,若能如此,自己即便身死也如梧丘之魂、鹄亭之鬼般死而无憾。以典故表明希望得到公正对待,死得其所,表达对建平王的期望。
45. 不任肝胆之切,敬因执事以闻。此心既照,死且不朽。甘从斧钺,乞诸君门。
- 解析:最后表明自己内心急切,通过执事向建平王传达心意。若建平王能理解自己的忠诚与冤屈,自己虽死犹荣,甘愿接受惩罚,只求死在君门之下,再次强调忠诚和对公正的渴望。
句译
1. 下官闻仁不可恃,善不可依,始谓徒语,乃今知之。
- 翻译:下官我听闻仁爱不可依靠,善良也不可倚仗,起初以为这只是空话,到如今才真切领悟到。
2. 伏愿大王暂停左右,少加怜察。
- 翻译:恭敬地希望大王暂且停下身边事务,稍微给予同情并明察我的情况。
3. 下官本蓬户桑枢之人,布衣韦带之士,退不饰《诗》、《书》以惊愚,进不买名声于天下。
- 翻译:下官本是出身贫寒之家的人,是身着布衣、腰系皮带的普通士子,退下来不会用《诗》《书》粉饰自己来愚弄众人,进取也不会在天下沽名钓誉。
4. 日者,谬得升降承明之阙,出入金华之殿,何尝不局影凝严,侧身扃禁者乎?
- 翻译:前些日子,我有幸得以进出承明宫阙,出入金华宫殿,何尝不是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