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诗》(3 / 5)
要的,应当放在首位,表明诗人意识到信仰佛法是摆脱尘世苦难的关键,决心向佛。
10. 驾言追善友,回舆寻胜缘
- 解析: “驾言”“回舆”都表示驾车出行,诗人决定驾车去追寻志同道合、能引导自己修行的善友,调转车头去寻觅殊胜的佛缘,表明诗人为了寻求解脱,积极付诸行动。
11. 面势周大地,萦带极长川
- 解析: 此句描绘钟山的地势,“面势”指地势、地形,钟山的地势环绕着广阔的大地。“萦带”将河流比作萦绕的丝带,“极长川”表示河流延伸至很远的地方,展现出钟山周边地域的广阔与山川的壮丽。
12. 棱层叠嶂远,迤逦隥道悬
- 解析: “棱层叠嶂”形容山峦层层叠叠,连绵不绝,向远处延伸。“迤逦”描绘山路曲折蜿蜒,“隥道悬”突出山路高悬,仿佛悬挂在空中,生动地刻画了钟山山峦的雄伟和山路的险峻。
13. 朝日照花林,光风起香山
- 解析: 清晨的阳光照耀着鲜花盛开的树林,给树林披上一层金色光辉。“光风”指雨后初晴时的和风,微风吹过香山,营造出一种清新、明媚且带有禅意的氛围。
14. 飞鸟发差池,出云去连绵
- 解析: “差池”形容飞鸟参差不齐地飞起,展现出鸟儿灵动的姿态。云朵连绵不断地从山中飘出,画面富有动态感,描绘出一幅自然和谐的景象,暗示着生命的自由与变化。
15. 落英分绮色,坠露散珠圆
- 解析: “落英”即飘落的花瓣,“绮色”指绚丽多彩的颜色,花瓣飘落,色彩缤纷。“坠露”为坠落的露珠,“散珠圆”形容露珠圆润如珠,纷纷散落,从视觉角度描绘出细腻而美丽的自然画面,展现出自然之美。
16. 当道兰靃靡,临阶竹便娟
- 解析: “当道”指道路上,“兰靃靡”描绘兰草在道路上随风倒伏的姿态,富有诗意。“临阶”靠近台阶,“竹便娟”形容竹子姿态轻盈、柔美,赋予竹子拟人化的美感,从植物的角度展现钟山的清幽。
17. 幽谷响嘤嘤,石濑鸣溅溅
- 解析: “幽谷”幽静的山谷,传来鸟儿“嘤嘤”的叫声,增添了山谷的幽静氛围。“石濑”指石上的急流,“鸣溅溅”描绘水流冲击石头发出的清脆声响,以声衬静,使整个画面更具生机与静谧之感。
18. 萝短未中揽,葛嫩不任牵
- 解析: “萝”和“葛”都是藤蔓植物,“萝短未中揽”说藤萝太短,无法握住;“葛嫩不任牵”指葛藤太嫩,不能牵拉,这两句细腻地描绘出登山途中所见到的藤蔓植物的状态,增添了旅途的细节感。
19. 攀缘傍玉涧,褰陟度金泉
- 解析: “攀缘”表示沿着山势攀爬,“傍玉涧”指沿着如玉石般清澈的山涧前行。“褰陟”意为提起衣服登山,“度金泉”指渡过像黄金般闪耀的泉水,描绘出诗人登山涉泉的过程,展现出钟山山水的清幽与美丽。
20. 长途弘翠微,香楼间紫烟
- 解析: 在漫长的路途上,翠微之色越来越浓,“翠微”指代青山,描绘出山色的葱茏。“香楼”指寺庙中的楼阁,“间紫烟”楼阁在紫色的烟雾中时隐时现,营造出一种神秘、庄严且超凡脱俗的氛围,暗示着接近佛法之地。
21. 慧居超七净,梵住逾八禅
- 解析: “慧居”指智慧所居之处,即大爱敬寺,“七净”在佛教中有多种含义,一般指戒净、心净等七种达到清净的境界。“梵住”指修行者所居之处,“八禅”即四禅八定中的八种禅定境界。诗人认为这座寺庙的境界超越了七净和八禅,高度赞美了此地的殊胜,体现出对佛法境界的体悟。
22. 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
- 解析: 到达此处,诗人终于能够舒展身体,表达对佛法的敬意,内心也真正实现了虔诚。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在历经尘世苦恼与寻求解脱的过程后,在这佛法殊胜之地,内心获得宁静与虔诚。
23. 菩提圣种子,十力良福田
- 解析: “菩提”在佛教中意为觉悟、智慧,被视为神圣的种子,能让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