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何承天《达性论》(4 / 6)

加入书签

换一样自然。以自然现象类比生死,阐述生死是自然规律,不可避免,表达出一种对生死的豁达、理性的态度。

26. 奚有于更受形哉?

- 解析:哪里还会有再次获得形体(灵魂转世)的事情呢?此句以反问的形式,明确否定灵魂转世等观念,进一步强化作者基于自然规律的生死观,体现其对生死问题的理性思考。

27. 诗云:“恺悌君子,求福不回。”言弘道之在已也

- 解析:《诗经》说:“和乐平易的君子,追求福运不违背正道。”这是说弘扬道义在于自身的努力。引用《诗经》语句,说明个人应通过自身努力践行正道,追求福运,强调个人在道德修养和追求福祉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28. 三后在天,言精灵之升遐也

- 解析:“三后”指古代三位贤明君主,说他们在天,是指他们的灵魂升入了高远的天际。此句以古代贤君灵魂升天为例,表达一种对人死后灵魂归宿的看法,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对生命终结和灵魂状态的思考,也体现一定的宗教或文化观念。

29. 若乃内怀嗜欲,外惮拳教。虑深方生,施而望报

- 解析:如果内心怀着过度的嗜好欲望,表面又惧怕权威的教导。思虑过多才去行动,做了事就希望得到回报。此句批判了一种不良的行为和心态,指出这种出于私欲、功利的行为不符合正道,与前文倡导的遵循自然、秉持仁义的观念形成对比。

30. 在昔先师,未之或言。余固不敏,罔知请事焉矣

- 解析:过去的先师们,没有说过这样的事。我固然不聪明,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去做这样的事。以先师未言此类事表明自己不认同前文所批判的行为,同时以自谦之语结束全文,表达自己坚守正道,遵循先师教诲的态度。

……

句译:

1. 夫两仪既位,帝王参之,宇中莫尊焉

- 翻译:天地已经确定了位置,帝王参与到天地之间,在宇宙之中,没有比这更尊贵的了。

2. 天以阴阳分,地以刚柔用,人以仁义立

- 翻译:天凭借阴阳的区分而运行,地依靠刚柔的特性来发挥作用,人则依靠仁义在世间立身。

3. 人非天地不生,天地非人不灵,三才同体,相须而成者也

- 翻译:人离开了天地就无法生存,天地如果没有人就无法彰显其灵动,天、地、人三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依存才能成就。

4. 故能禀气清和、神明特达

- 翻译:所以人能够禀受清和的气质,拥有非凡的智慧且通达事理。

5. 情综古今,智周万物

- 翻译:人的情感能够贯通古今,智慧可以遍知万物。

6. 妙思穷幽赜,制作侔造化

- 翻译:人精妙的思考能够穷尽幽深玄奥的道理,创造制作出可与自然造化相媲美的成果。

7. 归仁与能,是为君长

- 翻译:把仁与能集于一身的人,就成为了君长。

8. 抚养黎元,助天宣德

- 翻译:君长要抚养百姓,协助上天宣扬德行。

9. 日月淑清,四灵来格;祥风协律,玉烛扬晖

- 翻译:日月清明,四方之灵前来归附;祥瑞之风与音律协调,四季气候和顺,光辉照耀。

10. 九谷刍豢,陆产水育;酸咸百品,备其膳羞

- 翻译:各种谷物、家畜,有的产于陆地,有的来自水养;酸甜苦辣咸各种美味,都准备作为膳食。

11. 栋宇舟车,销金合土;丝纻玄黄,供其器服

- 翻译:用金属和泥土建造房屋、制造舟车;用丝麻等材料制作各种颜色的器具和衣服。

12. 文以礼度,娱以八音

- 翻译:用礼仪制度来规范行为,以各种乐器演奏的音乐来娱乐。

13. 庀物殖生,罔不备设

- 翻译:对万物进行治理并使其繁衍生长,没有什么不加以安排设置的。

14. 夫民用俭则易足,易足则力有余

- 翻译:民众如果生活节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