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束皙《读书赋》(4 / 6)
读,都能在书中找到与自己兴趣、追求相契合的部分,满足自身精神追求。
22. 抱瓮而汲, 不损其井; 操觚染翰, 不涸其源。
- 解析:运用比喻,“抱瓮而汲,不损其井”将从书中获取知识比作抱着瓮从井中汲水,即使不断取水,井也不会受损,说明书籍知识如同井水般源源不断,取之不尽;“操觚染翰,不涸其源”把书写创作比作从源头取水,无论如何书写,知识的源头都不会干涸,强调书籍所蕴含的知识不仅丰富,而且是创作灵感的无尽源泉,为读书的价值提供形象的比喻论证。
23. 是故重华咏《诗》以终己, 仲尼读《易》于终身。
- 解析:使用典故,“重华”即舜,传说舜一生喜爱咏诵《诗经》;“仲尼”指孔子,孔子对《易经》极为推崇,终身研读。通过这两位古代圣贤的事例,说明像舜和孔子这样的伟人都将读书作为终身的爱好与追求,从侧面证明读书的重要性和吸引力,为耽道先生热爱读书提供历史上的例证,增强说服力,也暗示先生对读书的热爱与圣贤有相通之处。
24. 原宪潜吟而忘贱, 颜回精勤以轻贫。
- 解析:继续用典,“原宪”是孔子弟子,生活贫困却潜心吟咏,沉浸在学问中而忘却自身的贫贱;“颜回”同样是孔子弟子,精心勤勉地学习,将贫困看得很轻。以原宪和颜回为例,表明读书能让人超越物质的困境,专注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体现读书对人的精神滋养,使人在贫困的生活中也能坚守内心的宁静与对学问的热爱,这也是耽道先生读书的精神境界体现。
25. 当涂而慕寂, 居家而颐神。
- 解析:描述耽道先生不同生活状态下的心境。“当涂”指身处仕途,即使在仕途之中,先生依然向往寂静,不被世俗的喧嚣与名利所迷惑,保持内心的宁静;“居家”时先生则注重颐养精神,享受读书带来的精神愉悦,进一步强调先生无论处于何种生活境遇,都能通过读书坚守内心的宁静,追求精神的富足,突出读书对其修身养性的重要作用。
26. 穷年没齿, 不易其纯。
- 解析:“穷年”指一年到头,“没齿”表示年老齿落,指一生。此句表明耽道先生即使到了年老之时,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纯真品性。说明读书对先生的影响是深远且持久的,贯穿一生,使他始终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对道的执着追求,强调读书对人品德修养的塑造作用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27. 此耽道先生之读书也。
- 解析:总结全文,再次点明前文所描述的就是耽道先生读书的状态、收获与境界,使文章主旨更加明确,收束有力,让读者对耽道先生热爱读书、通过读书提升自我的形象有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
句译:
1. 耽道先生, 荣华遗身。
沉醉于道的先生,将荣华富贵抛诸脑后。
2. 服膺坟典, 偃仰卷舒。
衷心信奉古代经典,或仰卧或起身,自如地翻阅书卷。
3. 有若吕梁之夫, 仰渊而企水; 曦颜之徒, 望岩而慕回。
就像吕梁那位善于游泳之人,仰望深渊便渴望入水;又似仰慕颜回的人,望见山岩就追慕颜回的品德。
4. 忽情想于古今, 瞻形神于耳目。
思绪在古今之间快速穿梭,通过耳目感知事物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
5. 钦大圣之弘慈, 悦至道之弥穆。
钦佩大圣之人的宏大慈悲,喜爱至道的宁静祥和。
6. 每至若季春之始, 肇发蛰之期。
每当到了季春之初,也就是冬眠动物开始苏醒的时期。
7. 含冰涤冻, 融雪涣澌。
冰雪消融,流水解冻。
8. 其气温, 其光熙。
天气变得温和,阳光明媚。
9. 和风起, 甘露曦。
温和的风轻轻吹起,甜美的露水逐渐蒸发。
10. 正颜色, 审威仪。
端正神色,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
11. 迈仁里, 游圣域。
迈着步伐走过仁厚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