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潘岳《西征赋》(7 / 15)

加入书签

展现出当时社会生产组织有序,反映出良好的社会治理对经济生产的促进作用。

53. 鳏夫有室,愁民以乐。

- 解析:使得鳏夫有了家室,忧愁的百姓也因此而快乐。表明通过合理的治理,改善了百姓的生活状况,解决了部分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营造出一种和谐、安乐的社会氛围,突出良好治理对百姓生活的积极影响。

54. 徒观其鼓枻回轮,洒钩投网。垂饵出入,挺叉来往。

- 解析:只见人们摇桨划船,转动船轮,抛洒鱼钩,投掷渔网。有人拿着钓饵进出,有人挺着鱼叉来回走动。生动细致地描绘出人们在昆明池进行渔业生产的热闹场景,展现出一幅繁忙而有序的劳动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当地的生活气息。

55. 纤经连白,鸣桹厉响。

- 解析:“纤经”指系在钓钩上的细线,“连白”形容钓起的鱼接连不断且鱼肚泛白;“鸣桹”是一种驱鱼工具,敲击时发出声响。此句描绘了钓鱼时鱼不断上钩,以及用鸣桹驱鱼的情景,从声音和动态两方面进一步渲染渔业生产的忙碌景象,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56. 贯鳃尾,掣三牵两。

- 解析:鱼儿被鱼钩穿过鳃或尾巴,人们能一下子拉上几条鱼。具体描述捕鱼的收获场景,突出渔业产量丰富,从侧面反映出昆明池物产的富饶以及百姓渔业生产的丰收,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依靠自然资源获得富足生活的画面。

57. 于是弛青鲲于网钜,解赪鲤于黏徽。

- 解析:于是从大网中解开青色的鲲鱼,从细密的网上松开红色的鲤鱼。描绘渔民捕获鱼后对鱼进行处理的情景,“弛”“解”两个动作体现出渔民对收获的珍视,也从细节处展现渔业生产流程。

58. 华鲂跃鳞,素鱮扬鬐。

- 解析:美丽的鲂鱼跳跃着鳞片,白色的鲢鱼扬起鱼鳍。通过对鲂鱼和鲢鱼动态的描写,再次强调水中鱼类的鲜活与丰富,为渔业生产的画面增添生机与活力,让读者感受到昆明池水产的多样与肥美。

59. 饔人缕切,鸾刀若飞。

- 解析:厨师将鱼切成细丝,手中的鸾刀挥舞如飞。场景从渔业生产转到烹饪环节,描绘厨师熟练的刀工,“缕切”和“若飞”形象地展现出厨师精湛的技艺,为后文人们享用美食做铺垫。

60. 应刃落俎,靃靃霏霏。

- 解析:随着刀刃落下,鱼肉纷纷落在砧板上。“靃靃霏霏”形容鱼肉切下时纷纷落下的样子,生动地描绘出烹饪过程中鱼肉被切割的场景,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感受到烹饪的忙碌与热闹。

61. 红鲜纷其初载,宾旅竦而迟御。

- 解析:刚刚切好的新鲜红色鱼肉摆放上桌,宾客们既惊叹又稍作迟疑后开始享用。描绘出美食上桌时宾客们的反应,“红鲜”突出鱼肉的新鲜色泽,“竦”表现宾客的惊叹,“迟御”则体现出对美食的珍视,从侧面烘托出鱼肉的诱人。

62. 既餐服以属厌,泊恬静以无欲。

- 解析:宾客们饱餐之后感到满足,心情也变得淡泊恬静,没有过多的欲望。描述人们享用美食后的状态,从物质享受过渡到精神层面,展现出一种满足、宁静的生活状态,表达出对这种质朴而安乐生活的赞美。

63. 回小人之腹,为君子之虑。

- 解析:此句含义较为隐晦,大致意思是通过这样的生活场景,改变了一般人只关注自身温饱的狭隘想法,引发人们像君子一样进行更深远的思考。从对具体生活场景的描述上升到对人生思考的层面,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深化,引导读者思考生活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

64. 尔乃端策拂茵,弹冠振衣。

- 解析:“尔乃”为承接连词,引出下文。作者端正马鞭,拂拭坐垫,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抖抖衣服。这里通过对自身动作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庄重、准备前行的姿态,暗示作者即将离开此地,继续行程,并开启对下一段历史文化的探寻。

65. 徘徊酆、镐,如渴如饥。

- 解析:作者在酆京和镐京的遗址徘徊,内心怀着如饥似渴的心情。“酆”“镐”是西周的都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