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孙绰《游天台山赋》(4 / 12)

加入书签

色彩和光辉;“托灵越以正基”说明它依托灵秀的越地奠定根基,突出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暗示天台山汲取了天地间的灵气。

19. 结根弥于华岱,直指高于九疑。

- 解析: 通过与华山、泰山、九疑山对比,凸显天台山的雄伟。“结根弥于华岱”,“弥”有超过之意,说天台山扎根深厚超过华山和泰山,强调其根基稳固;“直指高于九疑”表明它高耸的山峰比九疑山还高,突出其高度,从根基建树和山峰高度两方面展现天台山的不凡气势。

20. 应配天于唐典,齐峻极于周诗。

- 解析:借助古代典籍来提升天台山的地位。“应配天于唐典”,按照《唐典》的标准,天台山应与天匹配,强调其神圣性和尊崇地位;“齐峻极于周诗”指与《周诗》中描绘的峻极之山相比,天台山毫不逊色,说明其在文学传统中的高度可与经典所记之山相媲美,从文化层面肯定了天台山的卓越。

21. 邈彼绝域,幽邃窈窕。

- 解析:再次强调天台山所处之地的偏远与幽深。“邈彼绝域”突出其遥远,仿佛处于与世隔绝之地;“幽邃窈窕”描绘其环境深邃幽静,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让读者对其充满好奇,同时也为下文描写前往天台山的艰难做铺垫。

22. 近智以守见而不之,之者以路绝而莫晓。

- 解析:指出不同人对天台山的态度及原因。“近智以守见而不之”,浅陋的人凭借固有的见识,不愿意去探寻天台山;“之者以路绝而莫晓”,即便有人想要前往,也会因为道路断绝而无法知晓其中的奥秘。此句从侧面反映出天台山的神秘难寻,同时也暗示了作者与众不同的探索精神。

23. 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

- 解析: “哂夏虫之疑冰”,作者以“夏虫不可语冰”的典故,嘲笑那些如同夏天的虫子般见识短浅、怀疑天台山神奇的人。“整轻翮而思矫”,“翮”指鸟的翅膀,作者以鸟整理翅膀准备高飞自比,表达自己不受世俗见识束缚,决心像鸟儿一样高飞,去探寻天台山的奥秘,展现出作者坚定的探索决心和超越常人的志向。

24. 理无隐而不彰,启二奇以示兆。

- 解析:作者坚信真理不会隐藏而不彰显,天台山就通过两种奇异景象作为征兆来展示自己。此句为下文描写赤城山和瀑布的奇异景象做铺垫,暗示天台山虽神秘,但会以独特的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体现出作者对探寻天台山的自信和期待。

25. 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

- 解析:具体描绘天台山的两种奇异景观。“赤城霞起而建标”,形象地写出赤城山如霞云升起,仿佛树立起一座标志,展现出赤城山色彩绚烂、壮观奇特的景象;“瀑布飞流以界道”,描绘瀑布飞流而下,如同划分道路一般,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这两个景观成为作者前往天台山的重要指引,同时也展示了天台山独特的自然之美。

26. 睹灵验而遂徂,忽乎吾之将行。

- 解析: “睹灵验”指看到赤城山和瀑布这些奇异景象作为天台山神奇的灵验证明,“遂徂”表示于是决定前往。“忽乎吾之将行”,“忽乎”体现出作者决定出发的迅速,表明作者看到这些灵验景象后,迫不及待地即将踏上前往天台山的旅程,生动地表现出作者的兴奋与急切心情。

27. 仍羽人于丹丘,寻不死之福庭。

- 解析: “仍”有追随之意,“羽人”指仙人,“丹丘”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不死之福庭”即能让人获得长生的福地。此句表明作者前往天台山是为了追随仙人的踪迹,寻找长生不老的福地,明确了作者此次行程的目的,体现出对神仙境界和长生的向往,这也是东晋时期受玄学和道教影响下文人常见的追求。

28. 苟台岭之可攀,亦何羡于层城?

- 解析: “苟”表示如果,“层城”在神话中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作者认为如果能够攀登上天台山,就不再羡慕层城。此句通过对比,突出天台山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将天台山与神话中的层城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了天台山的超凡魅力,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天台山所代表的神仙境界的高度认同。

29. 释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