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孙绰《游天台山赋》(5 / 12)
域中之常恋,畅超然之高情。
- 解析: “释”为解脱,“域中”指代尘世,“常恋”指尘世中人们常常留恋的东西。作者表示要解脱尘世的眷恋,去畅快地抒发超脱世俗的高尚情怀。此句表明作者此次前往天台山,是为了摆脱尘世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体现出作者对世俗与超凡两种境界的态度转变。
30. 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
- 解析:描绘作者出发时的装扮。“被毛褐之森森”,“被”通“披”,“毛褐”指粗布衣服,“森森”形容衣服的质朴厚重,展现出作者简朴的穿着,暗示其超脱世俗的心态;“振金策之铃铃”,“金策”指金属制成的手杖,“铃铃”形容手杖晃动发出的声音,通过听觉描写,使画面更具生动感,表现出作者出发时的从容与坚定。
31. 披荒榛之蒙茏,陟峭崿之峥嵘。
- 解析:描述作者途中的艰难。“披荒榛之蒙茏”,“披”有拨开之意,“荒榛”指杂乱丛生的草木,“蒙茏”形容草木茂密的样子,表明作者要拨开茂密杂乱的草木前行;“陟峭崿之峥嵘”,“陟”为攀登,“峭崿”指陡峭的山崖,“峥嵘”突出山崖的高峻,此句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在前往天台山途中,需要克服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展现出作者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
32. 济楢溪而直进,落五界而迅征。
- 解析: “济”为渡过,作者渡过楢溪后继续直进,“落五界而迅征”,“落”有经过之意,“五界”具体所指说法不一,可能代表不同的地域或境界,此句表明作者经过不同的地方,快速地前行,体现出作者急于到达天台山的心情,同时也展示了行程的连贯与紧凑。
33. 跨穹隆之悬磴,临万丈之绝冥。
- 解析:进一步描写路途艰险。“跨穹隆之悬磴”,“穹隆”形容高悬弯曲的样子,“悬磴”即高悬的石级,作者要跨越高悬弯曲的石级;“临万丈之绝冥”,面临万丈深渊,“绝冥”强调深渊的幽深,此句从视觉角度描绘出作者身处的险境,突出前往天台山之路的惊险,衬托出作者的勇敢。
34. 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 解析: “践莓苔之滑石”,作者行走在长满莓苔的滑石上,突出道路的湿滑难行;“搏壁立之翠屏”,“搏”有抓住、攀爬之意,“壁立之翠屏”形容如屏风般陡峭直立的绿色山崖,此句通过描写作者在湿滑的石头上行走和攀爬陡峭山崖的情景,继续强调旅途的艰难,展现出作者在艰难环境中努力前行的姿态。
35. 揽樛木之长萝,援葛藟之飞茎。
- 解析: “揽樛木之长萝”,“揽”为抓住,“樛木”指向下弯曲的树木,“长萝”即长长的藤萝,作者抓住向下弯曲树木上的长藤萝;“援葛藟之飞茎”,“援”也是抓住,“葛藟”是一种藤本植物,“飞茎”形容其茎蔓细长如飞,作者借助葛藟细长的茎蔓攀爬,描绘出作者在山林中借助植物艰难攀爬前行的画面,体现出作者在困境中积极寻找前进方式的坚韧。
36. 虽一冒于垂堂,乃永存乎长生。
- 解析: “垂堂”指靠近屋檐的地方,比喻危险的境地,“一冒于垂堂”表示作者虽冒着如靠近屋檐般的危险,但作者认为这一切是为了追求“永存乎长生”,也就是为了能够获得长生不老的机会。此句表明作者深知前往天台山之路充满危险,却甘愿冒险,因为在他心中,对长生的渴望以及对超凡境界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眼前危险的恐惧,体现出作者为了实现目标不惜付出代价的坚定决心。
37. 必契诚于幽昧,履重险而逾平。
- 解析: “契诚”指心意契合、真诚,“幽昧”这里可理解为天台山所代表的神秘境界或追求长生的幽微之道。作者坚信只要在内心深处与这神秘的追求真诚契合,那么即便踏上充满重重艰险的道路,也会觉得道路如同坦途一般。此句强调了信念的力量,只要内心坚定,外在的艰难险阻便无法阻挡追求的脚步,进一步体现出作者对自身信念的执着。
38. 既克隮于九折,路威夷而修通。
- 解析: “克”表示能够,“隮”意为登上,“九折”形容山路曲折,作者终于成功登上了曲折的山路。“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