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守位与尽责:孔子 “不在其位” 的智慧(3 / 8)

加入书签

权力斗争与社会动荡。西汉时期的外戚王莽,原本是外戚身份,却超越自己的 “位”,干预朝政。他通过拉拢朝臣、收买人心,逐渐掌握实权,最终篡夺西汉政权,建立新朝。王莽的 “越位谋政” 不仅引发了激烈的社会矛盾,还导致了绿林、赤眉起义的爆发,使社会陷入长期战乱,百姓流离失所。

明朝中后期的宦官专权,也是 “越位谋政” 的典型案例。宦官本是为皇帝服务的宫廷侍从,却逐渐超越自己的 “位”,干预朝政:刘瑾、魏忠贤等宦官,通过控制皇帝、拉拢官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们结党营私、陷害忠良、搜刮民财,导致明朝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成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这些案例都证明,“越位谋政” 会破坏社会秩序,给国家与百姓带来深重灾难。

2. 当代社会的 “边界意识” 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无论是政府组织、企业单位,还是家庭与社交关系中,“边界意识” 都至关重要。在政府治理中,不同部门、不同层级都有明确的职责边界,若上级部门过度干预下级部门的具体事务,或同级部门相互越权干预,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责任推诿。例如,在地方治理中,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宏观政策,地方政府负责具体执行,若中央过度干预地方的具体执行细节,会限制地方的自主性与创新性;反之,若地方超越权限制定与中央政策相悖的规定,也会破坏政策的统一性与权威性。

在企业管理中,清晰的职责边界是团队协作的基础。不同部门(如研发、生产、销售、财务)、不同岗位(如经理、主管、员工)都有明确的职责,若员工超越自己的岗位去干预经理的决策,或销售部门干预生产部门的生产计划,会导致企业管理混乱、效率低下。例如,某企业中,一名普通员工未经授权,擅自修改了产品的生产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不仅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影响了企业的声誉,这正是 “越位谋政” 在企业中的危害。

在家庭关系中,“边界意识” 同样重要。父母与子女、夫妻之间都应有合理的职责边界,若父母过度干预成年子女的工作与婚姻选择,或夫妻一方过度干预另一方的社交与职业发展,会引发家庭矛盾,影响家庭和谐。例如,一些父母在子女成年后,依然强行决定子女的职业与婚姻,导致子女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引发家庭冲突,这正是缺乏 “边界意识” 的后果。

三、辩证解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的边界与弹性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并非绝对的 “不作为”,也不是鼓励人们漠视公共事务,而是强调在尊重职责边界的前提下,合理参与社会事务。在不同的场景下,“位” 与 “政” 的边界具有一定的弹性,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辩证看待,避免陷入 “绝对化” 的误区。

(一)“不谋其政”≠“不关心公共事务”

孔子提出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并非反对人们关心公共事务,而是反对超越权限干预他人事务。在不越位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应关心社会公共事务,积极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这与孔子 “以天下为己任” 的思想并不矛盾。

例如,孔子虽然在周游列国时未担任他国官职,但他依然关注各国的政治与民生,通过与诸侯对话、培养弟子的方式,传播自己的 “仁政” 思想,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在当代社会,普通公民虽然不担任政府官职,但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信访制度、网络问政等合法渠道,对公共事务提出意见与建议,参与社会治理。如在城市规划中,普通公民可以通过听证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城市的交通建设、环境治理等提出自己的想法,这并非 “越位谋政”,而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正当权利。

(二)“在其位,谋其政”≠“固守本位,拒绝协作”

“在其位,谋其政” 强调履行自身职责,并非鼓励人们固守本位、拒绝协作。在现代社会,许多事务需要跨部门、跨岗位的协作才能完成,若每个人都只关注自己的 “位”,拒绝与他人协作,会导致工作无法推进。

例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需要政府部门(如卫生、交通、社区)、医疗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协作:卫生部门负责疫情监测与防控指导,交通部门负责人员流动管控,社区负责居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