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守位与尽责:孔子 “不在其位” 的智慧(4 / 8)

加入书签

民管理与服务,医疗机构负责患者救治,企业负责防疫物资生产。若其中任何一方固守本位,拒绝与其他方协作,疫情防控工作便无法有效开展。因此,“在其位,谋其政” 需要与 “协作意识” 相结合,在履行自身职责的同时,积极配合他人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三)特殊情况下的 “越位”:应急与责任的权衡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面临重大危机、紧急事件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的边界可以适当调整,为了公共利益与他人安全,个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自己的 “位”,干预相关事务,这体现了 “责任优先” 的原则。

例如,在发生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普通公民虽然不担任救援人员的职位,但可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参与救援行动,如帮助疏散群众、传递救援物资等;在遇到他人突发疾病时,普通公民虽然不是医生,但可以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这些 “越位” 行为,并非破坏秩序,而是出于公共责任与人道主义精神,是对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思想的合理补充。

又如,在企业面临重大危机时,如生产安全事故、重大产品质量问题,即使是普通员工,也可以超越自己的岗位权限,向企业管理层甚至上级部门反映问题,推动问题解决,这并非 “越位谋政”,而是员工责任感的体现。

四、当代实践:“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的应用场景

在当代社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的思想广泛应用于政府治理、企业管理、家庭关系、社交互动等多个场景,为我们处理各种关系提供了具体指导。

(一)政府治理:权责分明,提升效率

在政府治理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体现为权责分明的管理体系,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明确职责边界,不越权、不推诿,提升治理效率。

1. 层级之间的权责边界

中国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的治理体系,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宏观政策与法律法规,地方政府负责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执行中央政策,制定地方性法规与政策,管理本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等事务。这种层级分工,体现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的思想:中央不干预地方的具体执行细节,地方不超越权限制定与中央政策相悖的规定,确保政策的统一性与执行的灵活性。

例如,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中央政府制定了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总要求,地方政府则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如农业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如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等。中央不直接干预地方选择哪种产业,地方也不违背中央的总要求,这种分工既保证了战略方向的统一,又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与创新性。

2. 部门之间的权责边界

政府各部门之间也有明确的职责边界,如发改委负责宏观经济调控与项目审批,财政部负责财政收支与预算管理,教育部负责教育事业发展,卫健委负责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各部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不越权干预其他部门的事务,同时通过协调机制(如联席会议、跨部门工作组)解决跨部门协作问题,确保治理工作高效推进。

例如,在推进 “双减” 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过程中,教育部作为牵头部门,负责制定政策框架、明确工作要求,统筹协调全国 “双减” 工作;市场监管部门负责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收费、广告等经营行为,打击违法违规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引导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转型就业;财政部门负责保障学校课后服务经费投入。各部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不越权干预其他部门的具体事务,同时通过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享工作信息等方式,形成工作合力,确保 “双减” 政策落到实处。这种明确的权责分工与协作机制,正是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思想在政府治理中的生动实践,有效提升了政策执行效率。

(二)企业管理:分工协作,提升效能

在企业管理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体现为清晰的岗位分工与职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