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燕居之境:圣人的日常(4 / 7)

加入书签

“夭夭” 的神情花朵,正如《中庸》所言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燕居时的 “慎独”,是内外合一的关键 —— 无人监督时仍能 “心诚”,体态神情自然 “身正”。

孔子在 “邦有道” 与 “邦无道” 时,燕居状态始终如一。在鲁国任大司寇时,“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史记?孔子世家》),政绩斐然,燕居时仍 “申申如也”,不因得意而松懈;周游列国 “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论语?先进》),历经艰险,燕居时依旧 “夭夭如也”,不因失意而萎靡。有一次在郑国都城与弟子走散,有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如实告诉孔子,孔子 “夭夭如也” 地笑道:“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记?孔子世家》)这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稳定,是 “仁” 的修养达到一定境界的体现,就像深潭的水,无论外界如何扰动,深处始终平静。

“申申”“夭夭” 的反面,是 “乡党” 中的失态。《论语?阳货》记载 “子贡曰:‘乡原,德之贼也。’” 乡原在燕居时 “同乎流俗,合乎污世”,见人便堆起假笑(非夭夭),坐时东倒西歪(非申申),看似 “和悦”,实则内心无主,像墙头草随风摇摆;而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论语?子路》),狂者燕居时体态躁动如惊鹿(非申申),狷者神情冷漠如寒冰(非夭夭),皆未达内外合一之境。有一次孔子见一个乡原在宴会上 “左右逢源”,便对弟子说:“这种人看似和善,实则没有是非之心,比狂狷更有害。”

宋代的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强调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认为这是 “申申夭夭” 的修养路径。他本人燕居时 “端坐如泥塑,而神采奕奕”,弟子说他 “先生着述时,危坐竟日,未尝倦怠;燕居时,亦无惰容,所谓‘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朱子语类》)。有一次朱熹生病,弟子劝他躺卧休息,他说:“吾身虽倦,心不可惰,一惰则礼散矣。” 这种 “动静皆修”,使内外合一的燕居状态成为日常,就像精心养护的花木,无论开花结果,都保持生机盎然。

五、孔门弟子的燕居效仿

颜回的燕居,最得孔子真传。“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论语?雍也》),他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屋舍比孔子的居所更简陋,却 “申申如也”—— 坐时 “膝不逾席”,站时 “身如劲松”,不因贫困而局促;与孔子 “言终日”,讨论 “仁” 的含义,神情 “夭夭如也”,眼睛里闪着求知的光,不因解惑而急躁。《孔子家语?颜回》记载他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燕居时独自钻研,将夫子的教诲融入日常,吃饭时想着 “食不语” 的礼,走路时念着 “行不履阈” 的规。有一次子贡见颜回在陋巷里 “曲肱而枕”,还哼着《诗经》,便问:“回也为何如此快乐?” 颜回 “夭夭如也” 地说:“夫子教我‘仁远乎哉’,能在陋巷体仁,何乐不为?” 故孔子赞其 “贤哉,回也!”

子贡的燕居,带着 “言语” 的智慧。他 “利口巧辞”(《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在外交场合能 “存鲁乱齐”,却在燕居时 “申申如也”,盘腿而坐时腰杆挺直,不像在朝堂上那样 “侃侃而谈”,而是 “讷于言”;“存鲁,乱齐,破吴,强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功成名就后燕居仍 “夭夭如也”,见同门时主动问好,毫无得意之色。子贡形容孔子 “夫子之墙数仞”(《论语?子张》),自己燕居时便以 “夫子之墙” 为标准,在书屋里 “韦编三绝” 地研读,在庭院里 “弦歌不辍” 地练习,收敛锋芒,保持舒展温润。有一次他赚了钱,给颜回送去米粮,见颜回仍 “箪食瓢饮”,便说:“回也为何不受?” 颜回说:“夫子教我‘君子喻于义’,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子贡 “夭夭如也” 地笑了:“回也真君子也。”

曾子的燕居,注重 “三省吾身”。他 “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燕居时体态 “申申如也”,跪坐在席上,双手放在膝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