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立人达人:仁道的实践路径(4 / 7)

加入书签

而是强调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在各自职业中践行仁道:农夫 “不违农时” 是对自然的仁,《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工匠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是对技艺的仁,《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赞美工匠的精益求精;士人 “敬其事而后其食” 是对职责的仁,《论语?卫灵公》“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这种 “在其位,谋其政” 的职业伦理,正是 “立人达人” 在工作中的体现。

孔子的 “能近取譬”,反对 “远求而近弃” 的虚伪。《论语?阳货》批评 “乡愿,德之贼也”,正是因为乡愿 “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对远方的苦难慷慨陈词,却忽视身边的责任。如《孟子?离娄下》记载的 “齐人有一妻一妾”,对外吹嘘与富贵者交往,“必餍酒肉而后反”,实则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这种 “不能近取譬” 的伪善,与仁道背道而驰。

五、孔门弟子的仁行实践

孔门弟子中,颜回以 “安贫立人” 践行仁道。他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论语?雍也》记载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却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论语?为政》),在贫困中仍帮助同学解惑,子夏问诗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颜回以 “绘事后素” 点拨,使子夏领悟 “礼后乎”;孔子周游列国被困陈蔡,“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颜回 “采薪” 归来,见子路、子贡抱怨,便与孔子 “弦歌不辍”,《孔子家语?在厄》记载 “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召而来,吾语之。’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由,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改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稳定众人情绪。颜回的 “立人”,不依赖物质,而通过精神鼓励,正如《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 “能近取譬” 于自身处境的坚韧,使他成为 “仁” 的典范。

子贡以 “经商达人” 诠释仁道。他 “废着鬻财于曹、鲁之间”(《史记?货殖列传》),“废着” 即 “贱买贵卖”,通过观察市场波动获利,经商致富后,“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却始终 “忆昔当年存二老,至今歌颂满江湖”—— 资助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家语?致思》记载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思虑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门人曰:‘彼将弃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谂,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 解救被困的孔子和弟子。子贡的 “达人”,通过商业活动创造价值,既实现自身通达(己达),又帮助他人脱困(达人),展现了 “立人达人” 的多样性。

子路以 “勇武立人” 践行仁道。他 “性鄙,好勇力”,《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却在孔子教导下领悟 “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在卫国为官时,“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孔子家语?子路初见》)。他治理蒲邑,“三月而孔子往观之”,见 “男女异路,道不拾遗”,《孔子家语?辩政》记载 “子贡执辔而问曰:‘夫子见由之为政,而未见其细也。敢问何行而可?’孔子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