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佞与美:乱世中的生存困境(4 / 7)

加入书签

资治通鉴》多次记载 “佞臣误国” 的案例,如唐玄宗时期的李林甫,凭借 “口蜜腹剑” 的本事专权,最终导致安史之乱。这些记载都以历史事实印证了孔子的担忧。

文学作品中也充满对 “佞” 与 “美” 的批判。元杂剧《赵氏孤儿》中的屠岸贾,以花言巧语蒙蔽晋灵公,残害忠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嘴甜心苦,两面三刀”,最终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些艺术形象,都是 “佞” 的生动写照。

后世的反思表明,孔子的感叹并非一时的情绪宣泄,而是对人类社会普遍问题的洞察:只要存在价值错位,“佞” 与 “美” 就可能成为生存的 “捷径”,而对这种 “捷径” 的警惕,应该成为文明社会的永恒课题。

九、“佞” 的现代变种:从职场话术到网络流量

在现代社会,“佞” 并未消失,而是以新的形式出现,这些现代变种依然延续着 “以巧言谋利” 的核心特征,值得我们警惕。

职场中的 “精致话术”:一些职场人将 “佞” 转化为精心设计的沟通技巧,他们能将工作失误说成 “经验积累”,将推卸责任说成 “团队协作”,凭借这些话术获得上司的青睐。这种 “职场佞术” 虽然能一时获利,却破坏了团队的信任基础,也让真正踏实做事的人受到排挤。

商业中的 “虚假宣传”:部分商家利用华丽的辞藻和煽情的语言,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保健品行业的虚假宣传、房地产行业的 “学区房” 噱头,都是现代 “佞” 的典型表现。这些行为虽然能带来短期的销售额,却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最终也会让企业失去信誉。

网络中的 “流量密码”:在社交媒体时代,一些人为了获取流量,不惜编造虚假故事、发表极端言论,用 “标题党”“煽情文” 吸引眼球。这种 “网络佞术” 不仅污染了网络环境,还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如某些自媒体为了流量煽动地域对立、性别对立,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现代 “佞” 的变种,本质上与祝鮀的 “佞” 相同,都是将语言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而忽视其传递真实、促进理解的本质功能。它们的存在,让现代社会依然面临着孔子所说的困境:真诚与实干在 “巧言” 面前,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十、“美” 的现代异化:从颜值经济到容貌焦虑

现代社会的 “美” 也经历了与宋朝时代相似的异化过程,从个人特质演变为一种可交易的资本,甚至引发了普遍的 “容貌焦虑”,这种异化比古代更加复杂和深刻。

颜值经济的泛滥:“颜值即正义” 的观念在现代社会大行其道,颜值高的人在求职、社交中往往能获得更多机会。直播行业的 “主播凭借容貌获得高额打赏,影视圈的 “流量明星” 仅凭颜值就能获得顶级资源,这些现象都让 “美” 成为一种直接的经济资本。据某招聘平台数据,外貌出众的求职者获得面试机会的概率比普通人高 30%,这意味着 “美” 在就业市场上已经成为一种隐形的竞争优势,与宋朝凭借美貌获取权力有着相似的逻辑。

容貌焦虑的蔓延:在颜值经济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人陷入容貌焦虑。青少年群体尤其明显,据《中国青年报》调查,超过 60% 的中学生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部分人甚至采取极端方式减肥、整容。这种焦虑源于社会对 “美” 的单一化定义 —— 以瘦为美、以白为美、以高鼻梁大眼睛为美,不符合这种标准的人会被视为 “不够好”,这种压力与宋朝时代因容貌普通而被边缘化的困境如出一辙。

医美产业的狂欢:为了追求社会认可的 “美”,许多人选择通过医美手段改造自己。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从 2015 年的不足千亿元,飙升至 2023 年的近 3000 亿元,这种爆发式增长背后,是人们对 “美貌资本” 的狂热追逐。但医美行业存在的虚假宣传、手术风险等问题,让许多人付出了沉重代价,如某些 “网红脸” 因过度整容导致面部僵硬,甚至出现健康问题,这与宋朝因美貌而卷入危险的权力斗争,最终身败名裂有着相似的悲剧性。

“美” 的现代异化,比古代更加隐蔽和深入。它不再局限于上层社会的权力交易,而是通过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