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佞与美:乱世中的生存困境(5 / 7)

加入书签

商业营销、社交媒体等渠道,渗透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全民性的价值导向。这种导向让人们忽视内在品质的培养,过分关注外在形象的塑造,最终导致 “宋朝式困境” 在现代社会的普遍化 —— 没有出众的容貌,仿佛就失去了成功的入场券。

十一、“佞” 与 “美” 的共生:现代社会的价值陷阱

在现代社会,“佞” 与 “美” 常常形成共生关系,共同构筑起一个价值陷阱,让人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迷失方向。

网红经济中的 “佞美合流”:许多网红既靠 “佞”(编造人设、虚假宣传)吸引粉丝,又靠 “美”(整容、美颜)维持热度。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塑造 “励志女神”“创业达人” 等形象,用煽情的语言讲述自己的 “奋斗故事”,同时通过精致的妆容和修图后的照片维持完美外表。这种 “佞” 与 “美” 的结合,让他们迅速积累大量粉丝和财富,但一旦人设崩塌,就会被粉丝抛弃,如某网红因虚假宣传产品功效被曝光后,一夜之间从 “顶流” 沦为 “劣迹艺人”。

职场晋升中的 “外在优先”:在一些企业中,会说话、长得美的员工更容易获得晋升机会,即使他们的业务能力并不突出。这种 “佞美优先” 的晋升机制,导致许多员工将精力放在学习话术、打扮自己上,而忽视了业务能力的提升。某企业的内部调查显示,近半数员工认为 “会来事” 比 “会做事” 更重要,这种价值观的扭曲,与春秋时期 “佞” 与 “美” 横行的社会有着惊人的相似。

社会评价的 “表面化”:现代社会的评价体系越来越表面化,人们往往根据一个人的口才、容貌、穿着等外在因素来判断其价值,而忽视其内在的品德和能力。在相亲市场上,“颜值”“口才” 是重要的加分项;在社交场合,能说会道、外表出众的人更容易成为焦点。这种表面化的评价,让 “佞” 与 “美” 成为社会认可的 “硬通货”,而真正有才华却不善言辞、容貌普通的人,则容易被边缘化。

“佞” 与 “美” 的共生,本质上是社会价值体系的浅薄化。当社会不再有深刻的价值追求,不再重视长远的利益和内在的品质,就会陷入对 “佞” 与 “美” 的崇拜中。这种崇拜就像一个漩涡,吸引着人们不断投入精力去追求这些外在的、短暂的优势,最终失去自我。

十二、对抗异化:现代社会的 “守道” 之路

面对 “佞” 与 “美” 的现代异化,我们需要寻找一条 “守道” 之路,这条道路既要借鉴孔子的智慧,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在坚守内在价值的同时,应对复杂的现实环境。

重建多元的评价体系:打破 “唯口才论”“唯颜值论” 的单一评价标准,建立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在教育领域,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和表达能力,还重视其品德、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在就业市场,不仅考察求职者的口才和外貌,还看重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社会生活中,多关注那些默默奉献、品德高尚的人,让他们获得应有的认可和尊重。

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公众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人们能够识别 “佞” 的伪装,不被虚假的言辞和表面的美貌所迷惑。在学校教育中,开设逻辑思维、媒介素养等课程,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信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在社会层面,通过媒体宣传、公益讲座等方式,普及批判性思维的知识和方法,让人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弘扬内在价值的追求:通过文化宣传、榜样示范等方式,弘扬对内在价值的追求,让人们认识到品德、才能、责任感等内在品质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宣传那些虽然不善言辞、容貌普通,但在各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如默默研究的科学家、坚守岗位的劳动者、无私奉献的志愿者,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榜样,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的制度,防止 “佞” 与 “美” 的滥用。在商业领域,加强对虚假宣传的监管和处罚,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职场中,建立公平、公正的晋升机制,杜绝 “佞美优先” 的现象;在社交媒体领域,规范网红的行为,打击虚假人设和恶意营销。通过制度的约束,让 “佞” 与 “美” 无法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