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黄粱武道(2 / 4)
在空中拉长、延展,鳞片化作金霞,脊背上那座微型镇山竟缓缓升起,脱离鱼身,悬浮半空,迎风而涨,转瞬化作一座真实山岳虚影,巍峨庄严,压住八方气机。
这不是幻象。
这是归心阵本源所化的“心山”显世。
传说中,上古时期曾有一座“听心山”,为天地第一座倾听之所,后因世人闭耳塞听,山崩魂散,仅余碎片落入轮回。而今日,因照微一生践行“听、容、默、应、承、续、归”七字真意,终于令心山重聚。
七字碑骤然爆发出耀眼光芒,七道光柱冲天而起,在高空交汇,凝成一枚巨大的心形印记,悬于星河之下。印记缓缓旋转,投下一束柔和金光,笼罩全镇山。
就在此刻,一道身影自光中走出。
白衣素裙,眉目温婉,手持一串铜铃,正是照微的母亲??当年那位在风雨夜中抱着女儿跪求镇山收留的女子。她早已逝去多年,魂归幽冥,可此刻,竟以近乎真实的形态降临人间。
“娘……”一名弟子失声唤道。
她未回应,只是缓步走向灵堂,俯身轻抚照微的脸颊。指尖所触之处,竟有暖流渗入死者眉心,照微的睫毛微微颤动了一下。
“你做得很好。”母亲低声说,声音如风过竹林,“比我勇敢,比我坚定。我不曾教过你多少,可你却把我想说的话,替天下人说了出来。”
她抬起头,望向碑林之外那些沉默伫立的人们,轻声道:“你们也都听见了,是不是?”
众人无言,唯有泪水滑落。
母亲转身,面向金鲤所化的虹桥,抬手一引。顿时,无数光点自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那是百年来所有通过归心阵传递的心声结晶,是那些未能出口的告别、无法送达的歉意、深埋心底的感激。它们如萤火飞舞,尽数涌入心山虚影之中。
心山震动,内部响起层层回音,仿佛千万人在同时低语。随后,一道新的碑文自山体浮现,环绕七字之外,成环形镌刻:
**“言不必达其口,心自有归途。”**
母亲的身影开始淡去。
临别前,她最后看了一眼女儿,微笑道:“现在,轮到你们继续了。”
光散,人消。
唯余铃声绕梁三日不绝。
三日后,新任主事道士召集全体弟子于碑前。他已年过六旬,鬓发斑白,眼神却比从前清澈许多。他没有讲经说法,也没有颁布戒律,只是取出照微生前用过的笔砚,铺开一张白纸,提笔写下七个问题,贴于碑侧:
一、你最近一次认真听别人说话,是什么时候?
二、有没有一句话,你一直想说,却从未开口?
三、你是否曾因害怕被误解,而选择沉默?
四、当你愤怒时,你是急于反驳,还是先听完对方?
五、你能否接受一个与你立场完全相反的人,依然值得被听见?
六、如果有人伤害过你,你还愿不愿意听他说完他的痛苦?
七、假如有一天你也无人可诉,你希望谁来听你说?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