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2 / 4)
p>
"
典韦、周泰、赵云,率两万御林铁卫及两万幽燕轻骑突袭昌黎叛军营寨。
击溃扶余与军队后,勒令其弃械跪降,抗命者立斩!
"
三将当即领命,迅集结两千御林铁卫与两万幽燕轻骑驰赴昌黎。
峡谷高处,黄忠遥望铁骑扬尘的景象,眼中难掩艳羡。
幽燕轻骑已是精锐之师,御林铁卫更是精锐中的精锐。
燕国诸将谁不渴望统率这支王室禁军?御林铁卫唯燕王本人及典韦、周泰两位统领可调动,纵使贵为平南将军的黄忠亦无此权柄。
刘凤洞若观火,早将爱将的渴盼尽收眼底。
这五千御林铁卫乃燕国擎天之柱,可匹敌五万边陲铁骑。
刘凤之所以不给予其他将领统兵的权力,实为防范他们权势过度膨胀,形成难以节制的威胁。
尽管刘凤对燕队拥有无可撼动的掌控力,其在军中的威望亦如日中天,无人能及。
但身为一国之主,他始终保持着必要的警惕,注重维持将领间的制衡关系。
即便燕国众将领表面上忠心耿耿,这也不能成为他放松戒备的理由。
御林铁卫禁止其他将领插手,正是对众人的警示:莫要被权力冲昏头脑。
刘凤走到黄忠身旁,轻拍其肩膀,半开玩笑地问道:"
汉升,你可是眼红典韦与周泰?"
面对主公的询问,黄忠坦然答道:"
回王上,御林铁卫乃燕国精锐之师,能统领此军乃众将所愿,末将自不例外。
"
刘凤笑着安慰道:"
不必羡慕,假以时定能将百战神机营练就成一支劲旅。
"
随即话锋一转,询问道:"
汉升,你在荆襄之地生活数十载,想必积攒了不少人脉?可曾结识过出色的将领或谋士?"
黄忠略显迟疑地答道:"
回王上,末将出身贫寒,未得与谋士相交。
但性情相投的武将,倒确实结识几位。
"
黄忠在荆襄之地确实结交了不少朋友。
当地文风鼎盛,远胜燕国,自然隐居着不少谋士。
然文士多出自世家大族,黄忠一介布衣,难与之为伍。
所幸他武艺高强,曾在南郡担任校尉,故而结识了不少武将。
刘凤随意寻了块石头坐下,不顾尘土,轻叹道:"
汉升,北疆战事对民生经济的破坏实在不小啊!
"
(
【燕国疆域扩张】
北疆战事告捷,我军一举拿下右北平、辽西、辽东、玄菟、乐浪、带方等七郡,疆域增幅逾一倍。
版图既拓,军备扩张势在必行。
【将领现状】
燕国将领皆骁勇善战,堪称沙场虎将。
然独当一面之大将仍显不足,亟需广纳英才。
【荆襄人才】
荆襄人杰地灵,多贤士隐居。
汉升乃荆襄人士,可否为燕国引荐良才?
【战后成果】
此役夺城五十六座,增口百万,疆域扩增十万平方公里。
北疆尽归我手,塞外得牧场,并州九郡亦归附。
【治理难题】
新占之地需大量官吏。
燕国原有人才储备不足,摊派后更显匮乏。
【招贤困境】
蓟城招贤馆虽常年开放,然难觅二流以上顶尖人才。
眼下急需基层官吏,非绝世大才。
【文武差异】
武将尚易补充——燕赵自古多悍将,军事学院源源输送基层将校。
文臣则捉襟见肘——虽有郑玄、蔡邕等大儒坐镇蓟城学院,学子络绎前来,但培育时日尚短,未成规模。
【荆襄英才名录】
?武将:魏延、李严、邓芝、傅彤、杨仪、霍峻
?文谋:诸葛亮、庞统、马良、马稷、廖立、张存
?理政:刘巴、蒋琬、费祎、董允、刘敏、董和、向朗、胡济
(
荆襄之地藏龙卧虎,既有隐居山野的能人,也有不受刘表重用的才士。
若能招揽这些贤才,对燕国而言实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