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3 / 4)
乃天降鸿福!
黄忠侍立一旁,听完主公的分析后郑重颔:"
主公英明!
末将在荆襄时确未结交文士谋臣"
他抚须回忆道:"
然任校尉期间,曾遇见几位颇具潜质的年轻将领。
只是这些将领多身负军职,世代扎根荆襄,要劝其投效燕国实非易事。
"
刘凤闻言面露憾色。
他深知荆襄人才济济,但正如黄忠所言,想靠书信招揽实属妄想。
若亲自前往或许有望,可国事缠身又怎得脱身?
正踌躇间,黄忠突然击掌:"
末将想起一人!
虽只是个无名城门将,却身怀绝技。
"
"
无名何妨?"
刘凤眼前一亮,"
真才实学最要紧!
汉升所说究竟何人?"
黄忠眼中浮现追忆之色:"
此人姓魏名延,字文长。
说来算是末将半个徒弟,曾随我修武艺。
其统兵之能经得起考验,武艺更是当世翘楚"
他顿了顿:"
只是性情刚烈。
原本已官至校尉,因顶撞上官被贬守城门,着实可惜。
"
想到自家副将那倔强的脾气,就算老将黄忠也不由得揉了揉额角,继续说道:"
启禀大王,魏延那小子眼下在荆州受尽上司的打压,处境颇为艰难。
"
"
若微臣亲笔修书邀他来燕国效力,想必他定会欣然应允。
"
刘凤闻言着实吃了一惊,他万万没料到,黄忠向他举荐的将领竟是赫赫有名的魏延魏文长!
魏延,字文长,乃荆州义阳人士。
当年刘备入蜀时,因其战功累累,被擢升为牙门将军。
待刘备攻克汉中后,更是破格拔擢其为镇远将军,委以汉中太守重任,成为独镇一方的统帅。
这位大将驻守汉中近十载,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立下汗马功劳,堪称蜀汉一代名将。
史书所谓"
魏延天生反骨"
之说,在刘凤看来纯属无稽之谈,分明是诸葛亮从中作梗,毫无实据可言。
即便魏延当真心怀异志又如何?只要他刘凤在位一日,自有手段震慑得这位猛将服服帖帖。
连那个"
方天画戟,专捅义父"
的吕布吕奉先,他都敢收归麾下,遑论区区魏延?
刘凤脸上浮现欣喜之色,温声对黄忠道:"
甚好!
既然汉升将军作保魏文长确有大才,寡人便请他到燕国蓟城一叙。
"
"
有劳汉升即刻修书,邀魏延来我燕国效力。
寡人必当重用,断不负他一身本事。
"
作为穿越者,刘凤对魏延的统兵之能再清楚不过。
若能得此良将,燕事实力必将更上层楼。
"
末将遵命!
"
黄忠抱拳领命。
刘凤起身舒展筋骨,随即传令道:"
汉升,集结三军,该去会会那些叛军了!
"
时值永汉元年(188年)五月十四日,赵云、典韦、周泰三位大将已率两千御林铁卫、两万幽燕劲旅抵达昌黎叛军大营。
身披银甲的赵云策马而立,手握龙胆亮银枪凝视敌营,对身侧两位猛将说道:"
典韦、周泰,不如率军合围敌寨,截断扶余与联军的退路?"
典韦与周泰对视一眼,毫不犹豫抱拳道:"
子龙将军尽管下令!
"
赵云颔,如鹰隼般的目光扫过敌营,沉声部署:"
我亲率一万幽燕轻骑正面诱敌。
两位各领两千御林铁卫与一万轻骑迂回敌后,务必切断扶余联军东逃之路。
"
"
得令!
"
二将当即率军向敌营侧翼疾驰,铁骑扬起的烟尘宛如游龙。
待迂回部队就位,赵云猛地举枪长啸:"
全军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