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2 / 4)
"
主上过谦了。
您贵为帝国【第一猛将】,又执掌【军事学院】。
可以说燕国所有将领都是您的学生。
若您都不算帅才,那天下还有谁敢称帅才?"
刘凤轻轻摆手:"
奉先不必安慰。
我有几斤几两,自己最清楚。
那几场大战役的胜利,全靠将士们以死相拼和我的匹夫之勇,实在算不得真本事。
况且我只擅长小规模作战,对数十万大军调度毫无经验。
"
"
我的作战观念已经定型,难以改变。
至于练兵,也只会些基础方法。
真正排兵布阵时,完全不知从何着手。
若有人通晓我国练兵体系,燕国未必能保住【第一强军】的称号。
"
"
眼下我国亟待真正的帅才与练兵奇才!
"
郭嘉与贾诩没想到,主上竟如此看重高顺、张辽二将。
郭嘉诧异道:"
莫非二位将军就是您说的帅才与练兵奇才?"
刘凤颔肯定:"
不错。
别看张辽、高顺如今名声不显,但他们天赋异禀。
"
张辽的统兵才能,在我看来足以媲美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
高顺则是罕见的练兵奇才,与创立魏武卒的吴起不相上下,他打算组建的重甲部队便是明证。
倘若破阵武卒真能练成,只怕典韦、周泰统帅的两千御林铁卫,也未必敌得过高顺手下的八百破阵武卒。
贾诩素来沉稳,此刻却难掩震惊:"
王上是否过于高估破阵武卒了?御林铁卫乃王宫精锐,个个都能独当一面,更有典韦、周泰统领,岂会不敌八百人?"
他与郭嘉虽非军中之人,但身为黑衣卫领兼军师,对燕国战力了如指掌。
御林铁卫历经沙场,装备精良,若无数倍兵力,绝难取胜。
听闻两千铁卫竟不敌八百破阵武卒,二人自是不信。
刘凤淡然道:"
文和、奉孝,此事确实令人难以置信。
若存疑虑,时间自会证明。
"
当高顺成功将破阵武卒操练成型时,究竟御林铁卫更胜一筹还是破阵武卒更强悍,只需实战较量便能见分晓。
"
"
大王英明!
"
郭嘉与贾诩不约而同地出言恭维,心底却暗自决定要找机会让两支精锐部队真刀地较量一番。
他们始终对破阵武卒以少胜多、正面击溃御林铁卫的说法存疑。
刘凤素来明察秋毫,岂会看不出二人只是表面逢迎。
他无奈叹道:"
奉孝、文和,寡人并非长他人志气,只是陈述事实。
燕军骁勇善战世人皆知,其嫡系御林铁卫更是精锐中的精锐。
只是"
"
燕军将士多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人人都梦想成为独当一面、力挽狂澜的战场英雄。
然这等壮举岂是寻常士卒所能企及?经年累月的胜利让燕军渐生骄矜之气。
"
"
众将士追逐个人武勇,却忘了行军打仗最讲究的是协同配合。
唯有众志成城,方能将军团战力挥到极致。
"
"
反观破阵武卒,这支重装部队最讲究战阵配合。
即便敌刃加颈,士卒们依然相信同袍会及时策应——这正是我军最欠缺的团队精神。
"
"
说来惭愧,寡人确实不擅长指挥数十万大军团作战。
因寡人自身便崇尚个人武勇,统兵上限不过十万之数。
"
"
若为寻常将领倒也无妨,但作为三军统帅、一国之君,此种思想实不可取。
故而寡人一直在寻觅真正的将帅之才"
"
张辽与高顺虽皆弱冠之年,尚未达巅峰之境。
然对当下的燕国而言,他们正是最急需的栋梁之才。
现在,二位该明白寡人为何如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