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四)(3 / 5)
关掉录音笔,将其塞进内衬口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玄鉴镜的轮廓。镜面似乎感应到他的情绪,微微泛起青光,映出他眼底坚定的神色——无论背后是谁在搞鬼,都不能让玄山氏守护的文物落入贼人之手。
回到古玩店时,天已经蒙蒙亮。陈轩将录音笔交给等候在外的李警官,又把青铜残件和仿品玉佩的照片传过去:“伪古堂的制假窝点在西郊废窑厂地下仓库,有十几个工人,大量化学试剂,还有一批仿造的商周青铜器。”
李警官看着照片,眉头紧锁:“我们盯伪古堂很久了,一直没找到确凿证据。这次多亏你。”他起身要走,又停下脚步,“那个魏明远是惯犯,五年前因为伪造字画入狱,没想到出来后变本加厉。你自己小心。”
等人都走了,陈轩才拿出玄鉴镜。镜面在晨光中缓缓亮起,星图上的某颗星突然闪烁起来,正好对应着地图上江南的位置。他想起魏明远说的“神秘人”,又想起那半张指向“瓷都秘窑”的藏宝图,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看来,下一站该去景德镇了。
小林端着早饭走进来,见师父对着地图出神,忍不住问:“师父,咱们真要去瓷都?”
“不仅要去,还要找到玄山氏藏的瓷器。”陈轩拿起玄鉴镜,镜面映出他眼底的光芒,“伪古堂能仿青铜器,未必能仿得了宋代名窑。但我们得赶在他们前面,找到真正的‘玄字款’藏品。”
晨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樟木盒上,玄鉴镜的星图在光影中缓缓流转,仿佛在指引着下一段旅程。陈轩将铜镜小心收好,心里清楚,这场围绕着玄山氏传承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那个隐藏在暗处的神秘人,就像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第1032章:仿品里的破绽
晨光刚漫过古玩店的门槛,陈轩就把小林叫到了柜台前。他摊开从伪古堂带回来的那片青铜残件,玄鉴镜被特意放在旁边,镜面朝上,星图的微光在日光下若隐若现。
“师父,您这是要……”小林搓了搓手,眼睛瞪得溜圆。昨天夜里师父从西郊回来时,他就看出苗头不对,那股子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凝重,比上次鉴定出博物馆镇馆之宝是赝品时还要明显。
“仔细看。”陈轩拿起残件,对着晨光倾斜四十五度。断口处的铜绿在光线折射下泛着贼光,像撒了层廉价的金粉。“常规检测看的是铜锡比例,仿品能调得八九不离十,但老东西的‘包浆’骗不了人。”他用指甲盖轻轻刮过残件表面,指甲缝里立刻沾了层青黑色粉末,“这是用硫酸铜溶液泡出来的假锈,附着力差,真锈是和铜胎长在一起的。”
小林凑近了闻,一股刺鼻的酸味混着金属腥气直冲鼻腔:“跟上次赵老板那汝窑碗一个味儿,就是浓了十倍。”
“这就是伪古堂的路数。”陈轩把残件放在玄鉴镜前,镜面立刻泛起淡淡的黑雾,将残件裹得严严实实,“化学做旧能骗过高科技仪器,却瞒不过玄鉴镜。你记住,老物件的灵气是养出来的,不是泡出来的。”他忽然话锋一转,“今天还得去趟废窑厂。”
小林手里的放大镜“当啷”一声掉在柜台上:“师父,您昨天不是刚去过?魏明远那伙人看着就不是善茬……”
“越不是善茬,越藏着猫腻。”陈轩从工具箱里翻出个巴掌大的青铜觚,这是他早年收的真品残件,底部同样有个“玄”字,只是比邙山窖藏里的更浅些,“魏明远能仿出‘玄’字款,说明他手里有真东西的拓片,甚至可能见过原件。我得弄清楚他的拓片从哪来的。”
正说着,门口的风铃响了。李警官穿着便服走进来,手里拎着个档案袋:“魏明远的底查到了。他爷爷是民国时的古董商,专门做‘翻砂活’——就是把老青铜器熔化重铸,再做旧充真品。”他把档案袋推过来,“五年前他伪造的那批字画,用的是民国老纸,颜料调了草木灰,差点骗过苏富比的鉴定师。”
陈轩翻看着档案里的照片,魏明远五年前的样子比现在清瘦些,但眼神里的精明劲儿丝毫不减。“家传的手艺,加上化学知识,难怪这么难对付。”他指着一张照片,“这是他当时伪造的《清明上河图》仿品,你看这船帆的褶皱,太刻意了,老画师讲究‘笔断意连’,他这是‘笔连意断’。”
李警官点点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