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四)(2 / 5)
大桌,一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正拿着放大镜看件青铜鼎。男人转过身,镜片后的眼睛眯成条缝,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我是伪古堂的堂主魏明远,朋友在哪条道上混?”
陈轩注意到他手指上沾着铜绿,指甲缝里却干干净净,显然是戴着手套干活的行家。“混口饭吃罢了。”他故意粗着嗓子,“听说魏堂主收老货,我那青铜爵虽说残了,但年份不假。”
魏明远冷笑一声,拿起桌上的青铜鼎扔过来:“你要是能说出这鼎的门道,我就收你的货。”
陈轩接住鼎,入手沉甸甸的,器身的饕餮纹刻得倒还算规整,但他指尖一摸就发现不对——真鼎的纹路边缘经过岁月摩挲会有自然的圆润,这鼎的棱角却锋利得割手。他故意凑近闻了闻,眉头一皱:“这鼎用醋泡过吧?酸味裹着铜锈味,瞒得了外行瞒不了内家。”
魏明远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有点眼力。再说说这铭文。”
“铭文是后刻的。”陈轩指着鼎内壁的“子子孙孙永宝用”,“商周铭文讲究‘中锋用笔’,笔画两头尖中间粗,你这刻得太匀了,像打印机打出来的。”他边说边用指关节轻叩鼎身,“声音发闷,里头肯定灌了铅,想增重充老货。”
魏明远突然拍起手来,掌声在空旷的仓库里显得格外刺耳:“好眼光!看来不是外行。”他示意壮汉松开陈轩,“朋友在哪家店当掌眼?我伪古堂正好缺个懂行的,不如来帮我?”
陈轩心里一动,顺势摆出犹豫的样子:“我在街口开个小店,生意不好做……但魏堂主这买卖,怕是风险太大?”
“风险大,利润才高。”魏明远从抽屉里拿出一沓钞票推过来,“你看我这批货,下个月就能运到海外,一件顶你半年营业额。只要你帮我把好关,这些只是定金。”他指了指货架上的木箱,“最近刚仿了批商周青铜器,正缺个懂行的编故事,就说……是从邙山挖出来的。”
陈轩假装被钞票吸引,伸手去接的瞬间,玄鉴镜在口袋里突然发烫。他眼角的余光瞥见货架尽头的木箱上贴着张标签,上面用红笔写着“玄字款”,心里猛地一沉——果然和玄山氏的窖藏有关!
“成交!”陈轩一把将钞票塞进怀里,脸上堆起谄媚的笑,“魏堂主放心,我最会编故事。不过我得先看看货,才能对症下药不是?”
魏明远显然对他放松了警惕,领着他走向最里面的货架。“这批货是按真东西仿的,连纹路都拓下来了。”他打开一个木箱,里面躺着件青铜簋,器身的云雷纹细密繁复,底部赫然刻着个“玄”字,和邙山窖藏里的青铜器如出一辙。
陈轩的手指轻轻拂过“玄”字,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他假装研究纹路,悄悄按下了藏在袖口的录音笔开关:“这原型在哪找的?工艺真地道。”
“保密。”魏明远得意地笑起来,“不过我可以透个底,找到原型的人不是我。上个月有人在邙山挖到批好东西,我花大价钱买了拓片,可惜没抢到真货。”他突然压低声音,“听说藏真东西的人姓玄,是个清末的老古董,你听说过玄山氏吗?”
陈轩心脏猛地一跳,强装镇定:“好像在哪本杂记上见过……难道这批货是仿他的收藏?”
“算你聪明。”魏明远合上木箱,“现在古玩圈就认这种有来历的东西,编个‘玄山氏旧藏’的故事,不愁卖不上价。”他拍了拍陈轩的肩膀,“明天来上班,我让你见识下什么叫‘点石成金’。”
离开废窑厂时,夜风带着露水的凉意扑面而来。陈轩摸了摸口袋里的玄鉴镜,镜面的温度还没降下去。他回头望了眼隐在黑暗中的废窑,铁门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像一张蛰伏的巨口。
“师父,怎么样?”小林的声音从街角传来,他骑着辆电动车等在路灯下,车筐里还放着个保温杯,“我按您说的,把录音笔藏在袖口了。”
陈轩坐上电动车,保温杯里的热茶暖着手心:“大鱼上钩了。”他看着远处城市的灯火,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伪古堂不仅在仿造玄山氏的藏品,还知道窖藏的事。那个魏明远说有人抢先一步找到了真货,说不定就是拿走半张藏宝图的神秘人。”
电动车穿行在寂静的街道上,陈轩打开录音笔,魏明远得意的声音清晰地传出来。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