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汉文帝刘恒的谨慎登基路(3 / 5)
当与决心)
【本章启迪】:边关惊雷(长安剧变),晋阳疑云(刘恒的谨慎)。
警示我们:面对天降机遇(皇位),狂喜冲动(热血上头)与恐惧退缩(称病勿往)皆不可取。
冷静分析(宋昌三点),借助外力(占卜问神),更要亲派信使(薄昭入京)探察真相。
重大决策前,谨慎是智慧,验证是必须。
2:舅舅探营,渭桥三让(公元前18o年秋末长安周勃府邸长安渭桥)
长安城的秋天,肃杀中带着一丝尘埃落定后的疲惫。
血腥的清洗已经过去,但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淡淡的铁锈味。
薄昭,这位衣着朴素、风尘仆仆的代王使者,踏入了这座刚刚经历权力风暴的帝国心脏。
他没有直接去见那些高高在上的功臣勋贵,而是如同一条谨慎的影子,悄然隐入繁华市井与官员府邸的低语之中。
(薄昭入京,暗中探查)
他拜访了一些与代国有旧、且在朝中职位不高但消息灵通的故交。
在酒肆茶楼的角落,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薄昭敏锐地捕捉着信息:
“诸吕是真完了……宫里宫外,杀了好几百口……”
“唉,也是他们太跋扈了,连少帝都……唉,不说了不说了……”
“现在大伙儿都盼着代王来呢!
都说代王仁厚,他母亲薄太后也是个明白人……”
“周太尉和陈丞相这些日子忙得脚不沾地,确实是在准备迎立新君的大典……”
“是啊,听说连皇帝的乘舆和印玺都准备好了……”
(市井流言:民心所向)
最关键的一步,是薄昭亲自拜访了核心人物——太尉周勃。
在戒备森严的太尉府邸,薄昭见到了这位刚刚以雷霆手段平定诸吕、威震朝野的老将。
(直面核心:会见周勃)
周勃显然早已料到薄昭会来,这位战场上叱咤风云的猛将,此刻面对代国的使者,态度却出乎意料的谦逊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薄公一路辛苦!”
周勃亲自起身相迎,语气热络,“长安刚经风波,让代王殿下担忧了!
请薄公务必转呈殿下,勃等诛灭诸吕,实为铲除国贼,安刘氏江山!
拥立代王殿下,更是众臣一致推戴,绝无二心!
此心天地可鉴!”
(周勃的表态:绝无二心)
周勃言辞恳切,甚至主动向薄昭详细解释了诛吕经过、朝中现状以及废立少帝的理由(强调少帝非刘氏子),并将群臣联名请求代王即位的奏疏副本拿给薄昭看。
他还亲自带薄昭参观了正在紧张筹备的登基大典所需物品,包括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皇帝玺、符、节。
那份迫切希望代王入京的真诚,几乎溢于言表。
(展示诚意:奏疏与礼器)
薄昭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周勃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语,每一个动作。
他看到了周勃眼中的疲惫,也看到了那份完成“安刘”
大业后的如释重负以及对新君尽快稳定局面的渴望。
没有虚伪,没有矫饰,这位老将此刻展现的,是一个臣子对社稷稳定的期盼。
(薄昭的判断:真诚可信)
带着周勃的承诺和自己在长安的所见所闻,薄昭星夜兼程赶回晋阳。
他将长安的真实情况、周勃等人的态度、群臣的期盼以及民心所向,毫无保留地向刘恒禀报。
(返回复命:信息汇总)
“大王!
臣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周勃言辞恳切,行动磊落,确系为国除害,拥戴大王之心,昭昭可见!
群臣翘以盼,长安民心亦望大王如久旱盼甘霖!
此乃天时、地利、人和!
请大王勿疑,即刻启程入京!”
薄昭的语气充满了信心和激动。
(薄昭的结论:可行)
薄昭的情报,如同最后一块拼图,补全了刘恒心中的疑虑版图。
宋昌的理性分析是正确的,占卜的神谕是吉利的,舅舅带回的消息是可靠的!
长安,不再是想象中的龙潭虎穴,而是向他敞开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