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汉文帝刘恒的谨慎登基路(4 / 5)

加入书签

抱的帝国权力中心!

(疑虑尽消,决心启程)

“传令!”

刘恒霍然起身,眼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准备车驾仪仗,精选护卫!

宋昌为骖乘(陪乘,负责安全),张武等随行!

即日启程,前往长安!”

(正式启程)

代王的车队在初冬的寒风中向南进。

一路之上,刘恒的心情并不轻松。

越接近长安,权力中心的复杂与微妙感就越清晰。

他反复思考着自己该如何面对那些手握重兵的功臣,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权力交接。

终于,在公元前18o年的闰九月末(汉初历法),代王刘恒的车驾抵达了长安城外的渭桥(汉唐时期长安城西的重要桥梁,迎接贵宾之地)。

(抵达权力门槛:渭桥)

眼前的景象,让刘恒及随从们都屏住了呼吸!

渭桥两岸,旌旗招展!

以绛侯周勃、曲逆侯陈平两位功之臣为,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刘章之弟)、汝阴侯夏侯婴、颍阴侯灌婴等一众开国元勋、列侯重臣,以及御史大夫张苍、宗正刘郢等九卿官员,黑压压一片,身着最庄重的朝服,整齐肃立!

(群臣迎候,场面宏大)

看到代王车驾缓缓驶近桥头,以周勃为,数百位帝国最有权势的大臣,动作整齐划一,如同被风吹倒的麦浪一般,齐刷刷地向着代王的马车方向——跪拜下去!

“臣等拜见陛下——!”

(称臣跪拜,承认身份)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渭水河畔!

这“陛下”

的称呼,如同无形的重锤,敲打在刘恒心上。

他没有立刻下车,而是稳稳地坐在车中,透过车窗,冷静地审视着桥头这片跪伏的“人海”

(刘恒的冷静观察)

周勃双手捧着一样东西,高高举起,在众人簇拥下,快步走到代王的马车前,再次深深跪拜:

“臣周勃,谨奉天子玺、符、节!

请陛下……受玺登基!”

(献上传国玉玺)

那方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润光泽的玉玺,正是象征着皇帝至高无上权力的传国玉玺!

它曾被秦始皇捧在手中,曾被高祖刘邦置于案头,也曾被吕后牢牢掌控!

此刻,它就捧在周勃手中,距离刘恒只有几步之遥!

巨大的诱惑就在眼前!

只需下车,伸手接过,他便是这九州万方之主!

然而,刘恒心中那根名为“谨慎”

的弦,绷得前所未有的紧。

他深知,这一步踏出去,就再无回头路,而此刻接受得太过轻易,不仅显得不够庄重,更可能让这些刚刚立下不世之功的功臣们,在未来的君臣关系中埋下骄矜的种子。

(内心警醒:不能轻易接受)

在群臣惊愕的目光中,刘恒缓缓推开车门,下了马车。

他没有立刻去接那近在咫尺的玉玺,而是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举动:

他对着跪在最前方的周勃、陈平等重臣,以及身后黑压压的群臣,郑重其事地——深深揖拜下去!

(第一次揖让:西向揖让)

“诸公万万不可如此!”

刘恒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诚恳,“寡人德薄才疏,奉守代国边陲,已是勉力。

宗庙社稷之重,神器至尊之位,非人臣所敢轻议,更非寡人所能胜任!

此天子之位,诸位当另择贤明宗室,恒……不敢奉诏!”

(言辞恳切,第一次推辞)

群臣哗然!

连周勃和陈平都愣住了。

他们想过代王会谨慎,却没想到在玉玺面前,他还能如此克制和谦让!

“陛下!”

周勃急了,膝行两步,将玉玺举得更高,“诸吕为祸,社稷倾危,赖高皇帝神灵及陛下仁德之名,天下归心!

臣等谨奉高祖宗庙,以死请陛下登基临朝!

陛下若不允,臣等……长跪不起!”

(群臣再请)

刘恒看着眼前这位白苍苍、为国浴血奋战一生的老将,看着他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忠诚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