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典籍蒙尘(2 / 5)
行,紫气东来(约公元前516年)
核心事件:老子辞官,骑青牛悄然离开洛邑;函谷关令尹喜望气识圣人;强留老子着书。
一个微凉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去。
洛邑那座承载了太多智慧与无奈的守藏室大门,轻轻合上。
老子没有惊动任何人,只穿着一身寻常的布衣,背着一个简单的行囊,牵着一头青牛,悄然走出了王城的大门。
青牛的步伐缓慢而沉稳,蹄声在空旷寂静的街道上轻轻叩响,如同历史的叹息。
没有送别的队伍,没有惋惜的挽留,只有天边一抹淡淡的晨曦,为他照亮西行的路途。
他要去哪里?他自己或许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方向——西方。
那是日落之地,是传说中“道”
之玄妙幽深、归于寂静的所在。
函谷关?昆仑?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离开这“人间世”
,去贴近那孕育万物的本源。
青牛载着老子,踏上了漫漫西行路。
一路所见,印证着他的忧思:疲惫的征夫,荒芜的田野,废弃的村落,还有趾高气扬的贵族车驾呼啸而过。
他像一个沉默的观察者,将天地万物、人世百态都纳入心中,思索着那无形无象、却又无处不在的“道”
。
数日后,一座雄关赫然出现在眼前。
函谷关!
它扼守着崤函古道,是中原通往关陇的咽喉要冲。
关城依山而建,巍峨险峻,宛如一道巨锁。
老子牵着青牛,缓步向关口走来。
夕阳的金辉给关城镀上了一层庄严的色彩。
此刻,关城之上的了望台里,函谷关的关令——一个名叫尹喜的中年人,正凝神远眺。
此人并非寻常武夫,他性好天文,善观星纬,通晓古之典籍,颇有见识。
每日观察天象、四方气运是他的习惯。
突然,尹喜的目光被东方天际的景象牢牢锁住!
他看到一片浩荡的紫气,如同锦缎般铺陈开来,绵延数里,自东方(洛邑方向)缓缓向西移动,其势恢弘,其光瑞霭!
尹喜心头剧震,失声叫道:“紫气东来!
祥瑞之兆!
此乃圣人将过之象!”
(后世“紫气东来”
成语即源于此)
他立刻下令:“备清水洒扫关道!
有圣人将至,不可怠慢!”
自己则急忙整理衣冠,匆匆奔下城楼,亲自到关口恭候。
不多时,一位老者骑着一头青牛,沐浴在夕阳与尚未散尽的紫气之中,缓缓行至关门前。
老者须皆白,面容清奇,眼神深邃平静,仿佛蕴含着整个宇宙的奥秘。
他周身散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然气度,与那浩荡的紫气相映生辉。
尹喜心中再无怀疑,激动万分地抢步上前,深深一揖到地:“晚生函谷关令尹喜,拜见圣人!
弟子观天象,见紫气浩荡三万里,自东向西而来,便知必有圣人西行过此!
今日得见尊颜,实乃三生有幸!
恳请圣人务必在关内稍作停留,指点迷津!”
老子端坐青牛之上,神色淡然:“老朽避世之人,无名无位,何敢称圣?关令错认了。
请放吾行。”
尹喜哪里肯放?他再次深深行礼,言辞恳切,甚至带着一丝恳求:“圣人容禀!
当今之世,大道隐匿,众生迷惘,战乱频仍,生灵涂炭。
弟子虽愚钝,亦知圣人有匡济天下之智!
圣人若就此西去,恐绝世真言永沉幽冥!
恳请圣人怜惜后世苍生,暂留数日,着书立说,以启万世之蒙!
弟子愿执弟子礼,侍奉左右!”
说罢,竟长揖不起,态度坚决。
老子沉默地看着眼前这位执着的关令。
尹喜眼中闪烁着真诚的渴望和对智慧的敬畏。
这份执着,这份对“道”
的向往,让心如古井的老子,也泛起了一丝涟漪。
他抬头望向西天绚烂的晚霞,又看看脚下这片纷扰的土地。
留下?将自己毕生所思付于竹帛?也罢,既然天意如此,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