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制礼作乐(3 / 5)

加入书签

盾斧),作击刺状,步伐刚猛,再现‘血流漂杵’之惨烈!”

第三章:南征扫尾。

“三成而南(象征武王分兵南下征服商朝残余势力),曲调渐趋昂扬明快,如疾风扫落叶!”

第四章:绥靖南疆。

“四成而南国是疆(象征南方诸侯宾服),音乐转为宽阔、雍容,颂扬武功已成,疆域奠定!”

第五章:分陕而治。

“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象征周、召二公分陕而治,稳定西方),旋律稳健平和,体现能臣辅弼、秩序井然!”

第六章:天下归心。

“六成复缀,以崇天子(象征天下归一,尊崇天子)!

钟鼓齐鸣,八音克谐(所有乐器和谐奏响),舞者肃立,如山如岳,呈现四海升平、万方来朝之盛景!

最后,舞队整齐划一,象征‘夹振之而驷(四)伐,盛威于中国也’(舞者夹击而舞,象征武王武功震动华夏)!

归于无比庄严肃穆!”

泠和众乐师听得心潮澎湃,泠激动地声音颤:“妙!

太妙了!

周公不仅知政,更通乐理!

此六章,将武王伐纣之伟业、周室立国之精神,尽融于宫商角徵羽之中!

我等必竭尽所能,将此《大武》谱写得荡气回肠,无愧于武王,无愧于天下!”

决定性事件:乐与礼的绑定。

创作过程是呕心沥血的。

泠带着乐师们日夜推敲,反复试奏。

编钟的哪一个音该在哪个章节敲响?鼓点的节奏如何模拟战场的冲锋?舞者的队列变换如何体现战争的进程与秩序的回归?每一次排练,都力求完美地诠释周公赋予的意境。

终于,《大武》乐舞大成!

在成周洛邑落成后的第一次盛大祭典上,它次公演。

当第一章低沉如雷的鼓声响起,观礼的诸侯、贵族无不屏息,仿佛置身于出征前的凝重。

第二章金戈齐鸣、杀声震天(舞者口中模拟喊杀声),伴随着舞者刚猛如虎的步伐和器械撞击的动作,让人血脉贲张,亲历战场。

随着章节推进,音乐从激烈到昂扬,再到平和庄严。

最终章,当所有乐器以最宏大的音量奏响和谐之音,舞者如山岳般肃立,象征着天下一统、秩序永恒时,一股难以言喻的崇高感和归属感,在每一个观礼者心中油然而生!

“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

周公看着这一幕,对身旁的召公和成王沉声说道。

乐舞不再仅仅是娱乐,它成为了灌输思想、凝聚人心、彰显等级、巩固统治的级武器!

不同的礼仪场合,必须配以相应规格和意境的雅乐(如祭祀用《韶》《夏》,宴飨用《雅》《颂》)。

“礼乐”

从此一体,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周王朝统治的软实力核心。

第三章:礼乐合一——制度的落地

礼乐的蓝图绘就,如何让它从明堂的竹简走向广袤国土的每一个角落?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核心挑战:推行与教化。

周公旦深知,再完美的制度,若不能深入人心、成为习惯,终是空文。

他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

以身作则,典范垂训:在每一次祭祀、朝会、宴飨中,周公本人严格按照新制定的礼制行事,一丝不苟。

他祭天的虔诚、朝会时的威仪、宴请诸侯时的进退有度,成为无声的教科书。

诸侯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鲁侯伯禽(周公长子,受封于鲁)有一次在封地行祭祀礼时,试图简化步骤,节省时间处理政务。

消息传到镐京,周公立即修书严厉斥责:“尔忘乃父推行周礼之苦心乎?鲁乃宗邦,礼仪表率!

若鲁失礼,天下诸侯将效仿乎?按规制重行!

否则何以治民?”

伯禽读信,汗流浃背,再不敢怠慢。

设立职官,专职教化:在中央设立“大宗伯”

(掌邦国祭祀典礼)、“大司乐”

(掌邦国乐舞教育)。

在各诸侯国,则选派熟悉礼乐的“师氏”

、“保氏”

等官员前往,负责教导贵族子弟礼、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