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论文刷屏模式!《格物》编辑部的“秦风专栏”?(6 / 8)
p>
“紧急通知!紧急通知!所有与超导储能技术、超导电力传输、以及超导磁悬浮交通相关的研发项目,立刻全部暂停!等待对华夏燕京大学秦风团队最新发表在《格物》和《科学先驱》上的那几篇关于‘界面量子电容储能增强效应’和‘磁通线动态稳定与无损耗传输’的系列论文进行全面、彻底、深刻的评估和理解后,再做调整!我感觉……我们之前所有的技术路线,可能……全都要推倒重来了!我们可能……浪费了数十亿美元的研发经费,走了几十年的弯路!”——这是某富得流油的中东石油国家,负责国家能源战略转型的王子殿下,在听取了本国顶尖科学家对秦风成果的解读后,发出的充满懊悔与震惊的最高指示。
“各位同事,我们刚刚收到了最新一期《自然·材料》的清样,封面文章……毫无悬念,又是秦风团队的!这次,他们搞出来的是一种……一种基于‘常温超导量子干涉效应’的、据说能够直接探测到‘暗物质粒子’与普通物质发生极微弱相互作用的……超级探测器!其灵敏度,比我们实验室那台刚刚耗资五亿欧元升级改造完成的、全世界最先进的液氙探测器,还要高出……至少五个数量级!我……我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我感觉,我们凝聚态物理和粒子物理这两个领域,在秦风面前,已经……快要融合成一个学科了。或许,我们应该集体向燕京大学提出申请,去给秦风教授……当个实验员?”——这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暗物质探测项目的诺贝尔奖得主,在内部学术研讨会上,发出的充满无奈、绝望、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敬畏与向往的“凡尔赛”式吐槽。
一时间,整个国际学术界,都笼罩在一种被“秦风”和“常温超导”以及他那些层出不穷的“黑科技”所支配的“恐惧”……啊不,是“高山仰止般的敬畏”之中。
同行们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的茶歇时间,或者在私下里的邮件和电话交流中,提到“秦风(FengQ)”这两个字,语气中都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如同仰望神明般的震惊,有如同小学生面对奥数冠军般的羡慕,有如同凡人面对天神下凡般的敬佩,有如同站在珠穆朗玛峰脚下仰望峰顶般的绝望,甚至还有一丝……“既生瑜,何生亮,奈何秦风是高达,我们都是小兵张嘎”的淡淡忧伤与无力感。
“唉,想当年,我们实验室,一年能憋出一篇能在《物理评论B》上发表的文章,都够整个系里开香槟庆祝半个月,系主任走路都带风了。现在倒好,秦风那小子,发《自然》、《科学》、《物理评论快报》这种级别的顶刊,就跟咱们普通人发个微信朋友圈、吐槽一下今天天气怎么样一样随便!而且篇篇都是封面文章,篇篇都是高被引,篇篇都能开创一个新领域!这……这还让不让我们这些辛辛苦苦搬砖几十年的老家伙们活了?我感觉我这辈子评上的那个院士,在他面前,简直就是个笑话!”——这是一位国内某顶尖985高校德高望重的物理系老院士,在一次私下里和燕京大学校长以及刘仁轨院士一起喝茶“忆苦思甜”时,发出的充满“羡慕嫉妒恨”的“肺腑之言”。
燕京大学校长和刘仁轨院士听了,自然是表面上连连谦虚“哪里哪里,年轻人运气好,瞎猫碰上死耗子而已”,心里却早已乐开了花,比三伏天喝了冰镇西瓜汁还要爽,恨不得当场吟诗一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顺便再凡尔赛地补充一句“哎呀,秦风这孩子,就是太能鼓捣了,我们学校的科研经费都有点跟不上他烧钱的速度了,愁啊!”
而秦风的父母,在老家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里,更是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人父母中的战斗机”。
“哎呀,秦大哥,秦大嫂!你们家秦风可真是太了不得了!不得了啊!昨天俺在俺家那口子单位的内部学习材料上,都看到你家秦风的名字了!说是他发明的那个什么‘超级导电的线’,能让咱们国家的高铁跑得更快、更稳,以后从咱们县城到京城,说不定就跟坐公交车一样方便了!”隔壁卖豆腐的王大妈,提着一篮子刚从自家菜地里摘的、水灵灵的黄瓜和西红柿,硬要塞给正在家门口晒太阳的秦父秦母,脸上堆满了淳朴而又热情的笑容。
“是啊是啊!秦老师,秦师母!”(自从秦风在国际上声名鹊起,被尊称为“秦教授”后,县里这些淳朴的乡亲们,也自发地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