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和戎抚夷,携义从百万,汉室可幽而复明。(3 / 5)

加入书签

“久闻扶风苏文师大名。”

“刘云,请府君前来一会”

魏平见刘云出场,下意识的摸向了腰间的缳首刀。

“府君,他快进入射程了。”

“万箭齐发,射死他,跟他啰嗦什么”

苏则冷冷的瞥了一眼魏平。

“此人单骑而来,我若伏杀之,岂不让天下耻笑”

“扶风苏氏世代为大汉英烈,老夫不能辱没家名。”

“驾”

苏则骑马而去。

看着这位长者远去的背影,魏平等人恨得咬牙切齿“这个老顽固”

“魏公早有命令,杀刘升之封乡侯啊”

苏则不愿理会,令各部原地不动。

旋即来到了双方射程之外,也持着一面汉旗,与刘云同时下马,将旗帜插在山坡上。

刘云拱手道“府君真乃国士也。”

苏则抚须道。

“君以诚待我,我必不相负。”

“好了,闲话少谈,阁下来此地所为何事”

“我听过阁下的威名,也深知我军不是你的对手,但护军若执意要犯境,苏则必当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刘云点头道“就是不知苏君为谁而战”

“当然是为社稷而战,为天子而战。”苏则稀疏的胡须,每一根都如同尖刺一般笔直而坚硬。

他下意识的抚须的动作,让刘云有些担心,他的胡子会不会扎破的手掌。

刘云细细的打量了一眼这中年顽固,此人头戴法冠,腰悬獬豸,怒眉之下,两只眼睛干净透亮。

刘云之前听人说过一嘴,苏则此人自恃清高,常常以西汉名臣汲黯自比,刚正不压。

所谓的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

后来一直是华夏执法官的代表图腾。

刘云整理思路后,已对苏则为人大概了解了。

“苏君坚守金城,我知晓你品性忠良。”

“自丧乱之后,金城吏民流散饥穷,豪强饕餮,户口损耗,金城七县,在籍竟不到五百户人家”

“是苏君你外招羌胡,以养贫老。与民分粮,休戚与共。如今流民皆归,才得堪堪数千家。”

“苏君于社稷有大功,天下皆当知晓。”

雍凉政绩第一人可不是吹出来的。

能在金城这种实际上已经被曹操放弃的地方,顶着夏侯渊屠杀的恶劣影响,拉出数千户口,还是羌人入籍,很难想象苏则是怎么做到的。

实际上,三国时代的人口,记载的其实是国家能统治的编户齐民,只有编户齐民,三国才能从中抽取赋税、征派徭役。

说白了,编户齐民就是纳税人。

豪强手中的隐户,逃进山里的野人,占山为王的匪寇、塞外的羌人都是不入户籍的。

吏户、军户、屯田户也是单独计算。

刘备建国后,编户齐民只有二十万,实际统治区也就只有三蜀、三巴和汉中,南中七郡根本管不了。

由于常年战乱,课税繁重,整个三国其间,各国人口增长率都不高。

以刘备政权为例刘备章武元年221年,治下编户齐民,其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

蜀汉灭亡时: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

入西川之前,张松也说刘璋治下户口百万,总体而言,人口增长率一直不高,到了晋朝统治益州时期,课税繁多,百姓杀儿不养。

为了减少人头税,各国编户的人口不可能变化太大。

这个时候,谁更能清理隐户,把羌胡蛮夷纳入户籍,征调赋税,谁就拥有更多的动员能力。

刘云很敬佩苏则这种在边境上为国守边,不畏强御的名士,也对他的政绩赞不绝口。

但是,他接下来的话,却让苏则整个人都陷入了迷茫。

“苏君于社稷有大功,却偏偏愧对大汉,愧对天子。”

苏则闻言眼神震动,心中憋着一股无名火。

“此言何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