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希冀非望(2 / 4)
且在犯愁之际,便看到了那满城树梢上的红白丝线,已成杏花飞舞,饶是这民心可用。
且把事情闹大了,煽风点火于百姓之中,再通过言官御史收集证据弹劾。
不料,眼前这晋康郡王赵孝骞,果然和自己一样,乖乖的中招,于正平夫妇灵前爆出雷霆之怒,引得门前拜祭的百姓相问。
不消问了,这些个群众之中,且不知藏了多少的台鉴的巡按。
悄悄记录了去,顺水推舟将此事形成民间舆论。
那位说了,皇帝要整一个人用不用那么费劲啊,直接夺了差事削了官职。
该配配,该逐出逐出,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吗?
你说的容易!
你要整一个人,先的先说出他个错处来,也就是的给人一个罪名。
这叫师出有名。
你啥都不说,上来就给人削官罢爵?总的让人问一个为什么吧?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那是后来明、清的事,在宋?大家都是同事,别闹了。
当心我们合伙给你弄“感冒”
。
拿这句话说是儒家思想?这话有点偏颇。
孔子和他的学生都没说过这话。
只有“君使臣以礼,则臣事君以忠”
。
并且是“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
也就是说,你怎么开心怎么来。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
这里面的“去”
讲究可大了。
“去”
能解释为“我”
“去”
,就是我跟你说拜拜了您内,也不伺候了。
但是,也可以解释为,让我不开心了,我也能“诛一独夫”
。
不过后来汉朝董仲舒给延伸了一下,变成“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
这样也能说的过去,毕竟“三纲五常”
中的“三纲”
是告诫君主,做事别太得瑟!
滥用职权是要遭报应的!
不过,这事在明朝还好,到了清朝,那就不是有点扯淡了,那就是一帮奴才!
为什么我们那么恨清朝?不仅仅是他的丧权辱国,毕竟人有病老,朝代有兴衰,这事基本上是个无解。
但是,对文化“国家性质”
的曲解和篡改就比较无耻了。
弄的现在好多书都没法读了。
前几天,有个自称是研究国学的姐们儿,信誓旦旦的说,国学要从娃娃抓起,开班教授孩子们《弟子规》。
征求一下我的意见。
我他妈的没什么意见!
毕竟误人子弟这事很不光彩。
也别说误人子弟,她甚至都不知道,《弟子规》谁写的,就敢拿出来当作“国学经典”
教人。
那位问了,不就是清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写的吗?
说是“国学经典”
有错吗?
就一句“父母责,须顺承”
就已经违背了儒家的精神。
只能说是另一个“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的翻版。
我爸从来不让我看这个,也很排斥这种东西。
因为天下不讲理的父母多了去了!
而且还有一种东西叫做“欲因际会,希冀非望”
。
也就是说,人的欲望会在一定时期,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愿望的。
这“不切实际”
,只是因为自己的非分之想。
这就不好玩了,正如阳明先生的那句“人心如天渊”
。
这五个字,可不仅仅只单纯说的是,任凭有多少知识也填不满的意思。
愿望嘛,能实现就实现,不能实现找人去实现。
我小时候也见过邻居的一个寡妇带了四个半大儿子,强拆人家院墙的。
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她大儿子要结婚,没房子住,要加盖一间出来。
关键那是一所大学的家属院啊!
都规规矩矩规划好了的!
你盖房子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