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红星闪耀时(4 / 5)

加入书签

旁边恒温恒湿的精密检测室内的三坐标测量仪(CMM)的测量平台上。

这台从瑞士进口的、价值连城的高精度三坐标测量仪,是目前国内能够达到的最高形位精度检测手段,其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微米级。

红宝石测头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轻盈地、自动地,开始按照预设的程序,依次接触零件表面的数百个关键测量点——平面、孔位、曲面轮廓……

检测室外,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透过观察窗,死死地盯着与CMM连接的电脑屏幕。

屏幕上,一个个代表着实际测量尺寸、形位公差,如平面度、垂直度、位置度、轮廓度的数据,不断地跳出,并与图纸上标注的理论值和公差范围进行着实时比对。

每一次比对结果显示为绿色的“合格”,都会引发外面人羣一阵压抑的低呼。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绿色的“合格”越来越多。

“轮廓度……0.08毫米,公差带±0.1毫米,合格!”

“主要孔系位置度……0.03毫米,公差带±0.05毫米,合格!”

“关键安装基面平面度……0.015毫米,公差带±0.02毫米,优良!”

“与主翼梁连接曲面最大外形偏差……0.05毫米,公差带±0.08毫米,合格!”

“表面粗糙度Ra值……平均0.4微米,要求0.8微米,优良!”

随着检测员一个接一个地、越来越响亮地报出检测结果,压抑的低呼逐渐变成了清晰的欢呼,最终汇聚成了震耳欲聋的掌声!

所有关键指标,全部达标!甚至有几项关键的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达到了优良水平,完全满足甚至部分超越了航空级精密零件的苛刻设计要求!

当最后一个数据报出,检测系统在屏幕上打出醒目的“整体检测结果:合格”的结论时,潘老和宋老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

潘老这位见惯了万吨巨轮下水、甚至亲手将航母迎回国门的造船宗师,此刻眼眶通红,他伸出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如同抚摸稀世珍宝般,轻轻抚摸着那个光滑、冰冷、却又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钛合金零件,口中喃喃道:“做出来了……真的……做出来了……用咱们自己的机床,咱们自己的系统……好啊……真是太好了……”声音哽咽,带着无尽的感慨。

宋老更是直接上前,一把紧紧地、用力地抱住了身旁的姜晨,这位性格一向内敛、沉稳的飞机总师,此刻也激动得难以自持,他用力地拍打着姜晨的后背,声音带着明显的颤音:“小姜……谢谢!真的谢谢你!有了它……有了这台‘争气机’……我们的‘海龙’……就能装上更强壮、更精密的骨骼了!我们……我们航空人……再也不用求爷爷告奶奶,看别人的脸色,等那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到货的外国零件了……”泪水,悄然滑落。

在场的所有专家、领导、工程师、技师,无不为之动容。

空气中瀰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混杂着汗水、泪水和巨大成就感的激动情绪。这不仅仅是一个零件的成功加工。

这是龙国在高端制造领域,一次石破天惊的、历史性的突破!

是用自主研发的“大脑”指挥自主(核心部件可能仍有引进消化成分)的“身体”,第一次成功“雕刻”出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它雄辩地证明了,“红星”数控系统是可行的!国产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是有希望的!龙国工业摆脱“器不如人”困境、实现高端制造自主可控的道路,是走得通的!

姜晨看着眼前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心中也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自豪。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坚实一步,后续还有大量的优化改进、可靠性验证、批量生产工艺固化等工作要做。

“鲁班一号”还只是个样机,“红星”系统也还需要不断完善。

但他还是走上前,站在那台刚刚立下汗马功劳、主轴还带着馀温的“鲁班一号”样机旁,面向所有激动的人羣,清了清嗓子,用一种充满力量和自信的声音,朗声宣布:

“同志们!今天,我们用这块坚硬的钛合金,用这毫米级的精度,用这光洁如镜的表面,向全世界证明——‘鲁班’有神斧,‘红星’能领航!”

“我宣布,由我国自主研发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