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鲁班挥斧(3 / 3)

加入书签

排简洁的薄膜按键。屏幕上显示的,是纯中文的操作界面和运行代码。

这,就是“红星”数控系统的首次亮相!它如同这台钢铁巨兽的“大脑”,静静等待着指令的下达。

“老周,看看,咱们的‘家伙事儿’,怎么样?”负责机床本体制造的总工程师老李,拍了拍冰冷的机身,难掩自豪地对“红星”系统的总师周启明教授说道。

周教授扶了扶眼镜,围着机床仔细转了几圈,又走到控制面板前,调出了几个系统自检页面,眼中同样闪烁着几分好奇和探索:“老李,了不起!这机械底子,扎实!比我预想的还要好!有了这身好‘筋骨’,咱们的‘红星’大脑,才能真正施展拳脚啊!”

这一年多来,两个团队——负责“大脑”的“红星”团队和负责“身体”的“鲁班”团队——紧密合作,攻克了无数难关。

硬件接口的匹配、伺服电机的联调、控制参数的整定……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双方的心血。

如今,这台融合了龙国自主“大脑”和强健“体魄”的五轴加工中心样机,终于完成了最后的总装和静态精度检测,所有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甚至在某些方面,如床身刚性还略有超出。

它就像一把刚刚锻造完成、尚未开锋的巨斧,静静地等待着第一次挥动,去劈开那阻碍龙国工业前进的荆棘!

“就等姜总师来‘点睛’了。”老李搓着手,期待地望向厂房门口。

几天后,“鲁班工作坊”迎来了它建成以来最重要的一天——国产首台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样机首次加工验收。

姜晨亲自到场主持。

与他一同前来的,还有两位重量级的“用户代表”——潘广年总师和宋文骢(di,二声)总师。

潘老代表的是船舶制造领域,特别是“昆仑”号航母的建造和后续维护,对大型、复杂、高精度零件加工有着迫切需求。

宋老则代表着航空制造领域,“海龙”战机刚刚首飞成功,其后续的批量生产和性能提升,同样极度依赖高水平的制造能力。尤其是涉及到发动机核心部件、机身整体结构框等故咋零件,更是对五轴加工技术提出了“刚需”。

他们身后,还跟着各自团队的核心技术骨干,以及机械工业部、国防科工委等上级部门的领导和专家。

小小的厂房里,一时间将星闪耀,院士云集,气氛庄重而又紧张。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台蓄势待发的钢铁巨兽身上。

“姜总师,就等您下令了。”周教授和老李站在姜晨身旁,声音都有些微微颤抖。

姜晨点点头,没有多余的客套,直接从助手手中接过一个加密的磁带,递给了负责操作的年轻工程师小王。

“这是我们今天要加工的零件数字模型和初步生成的加工程序。”姜晨介绍道,“是‘海龙’战机机翼梁上的一个关键连接加强框。”

“材料是TC4钛合金,结构比较复杂,有多个空间曲面和精密孔系,对尺寸精度、形位公差和表面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之前我们尝试过用进口的二手三轴机床分步加工,或者靠老师傅手工修配,但效果都不理想,废品率很高,成本也下不来。”

他看向宋老:“宋总,今天,我们就用咱们自己的五轴机床,配上咱们自己的数控系统,来挑战一下这个硬骨头!”

宋老眼中精光一闪,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这个零件的加工难度,也明白姜晨选择它的用意——就是要用最严苛的标准,来检验这台国产“争气机”的真实水平!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