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鲁班挥斧(2 / 3)
。
“准备……启动!”
周教授深吸一口气,下达了指令。
屏幕上,刀具路径规划软件(也是国产的早期版本)流畅地生成了复杂的三维运动轨迹。
随着“启动”按钮被按下,五台国产伺服电机瞬间响应,发出比之前测试时更加平稳、更加轻快的嗡鸣声,精确地、协同地、高速地运转起来!带动着安装在平台末端的模拟刀头(一个高精度探针),在空中划出了一道道极其复杂而又异常平滑的空间曲线!
那轨迹的流畅度、速度的稳定性、以及转角处的精确过渡,远远超过了他们之前见过的任何国产系统,甚至让一些见过进口设备的工程师也暗暗心惊!
“插补精度实时监测……各轴最大跟随误差小于0.003毫米!”
“五轴联动平稳性分析……高速转弯处速度波动小于百分之一点五!”
“系统实时响应测试……任务调度最长延迟低于8微秒!”负责数据监测的工程师,看着示波器和高速採集仪屏幕上一条条近乎完美的、稳定平滑的曲线,几乎是吼着报出了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数据!
“成功了!!五轴联动核心算法与伺服控制验证通过!!性能指标……达标!!!”
短暂的、令人窒息的寂静之后,整个实验室爆发出压抑已久的、如同火山喷发般的雷鸣欢呼!
周教授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这位为了国家数控事业奋斗了一生的老人,猛地从椅子上站起,紧紧抓住身旁姜晨的手,浑浊的老眼中泪水夺眶而出,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只是用力地、反覆地摇晃着姜晨的手臂。
虽然这还只是一个实验室内的软件平台和初步的硬件验证,距离真正装载到大型五轴联动机床上,去挑战坚硬的钛合金或高温合金,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大量的可靠性测试、环境适应性验证、以及针对不同机床结构和加工工艺的深度适配性开发工作需要完成。
但这个里程碑式的突破,其意义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它标志着龙国,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高性能数控系统最核心的“灵魂”!
那颗长期被国外死死卡住、制约着整个高端製造业发展的“心脏”,第一次,开始在龙国人自己的手中,有力地、充满希望地搏动了起来!
周教授看着屏幕上那仍在平滑运行的模拟轨迹,彷彿已经看到了国产五轴机床加工出龙国国产三代机甚至四代战机零件的景象。
他知道,一个属于龙国自己的高端数控时代,即将拉开序幕。
而这一切的辉煌起点,都源于眼前这个年轻人,当初那个看似“异想天开”、却又无比精准的决策和方向指引。
另一边,凤凰军工厂,一处新建的、恆温恆湿、与外界物理隔绝的高级别保密厂房——“鲁班工作坊”。
这里,没有普通车间的喧嚣和油污,地面光洁如镜,空气过滤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厂房中央,一头钢铁巨兽静静矗立,周身散发着冰冷的、令人敬畏的气息。
这就是“红星”数控系统联合攻关团队与凤凰厂机床制造骨干们,耗费了一年多心血,打造出的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国产高精度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样机!
它的体型异常庞大,仅仅是那厚重坚固、经过多次时效处理的高刚性铸铁床身,就重达数十吨,稳如磐石,这是保证加工精度的基础。
巨大的龙门式结构横跨其上,搭载着能够实现複杂空间运动的B/C双摆动铣头。
工作台宽大平整,可以承载数吨重的工件。整机外观线条硬朗,棱角分明,或许在外观涂装和人机工程学设计上还显得有些粗糙,甚至能看到一些为了赶进度而留下的焊接和打磨痕迹,远不如国外同类产品那般精緻。
但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在这略显朴实的外表之下,蕴藏着龙国工业前所未有的力量!
那平滑移动的导轨,是国内研究所耗费无数心血研磨出的最高精度等级;那驱动各轴运动的滚珠丝槓,虽然部分依赖进口或特殊渠道获取的高级品,但其装配精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安装在操作位旁边的那个崭新的控制面板。
那上面没有花里胡哨的按钮和摇杆,只有一块尺寸不算大的单色液晶显示屏,那同样是“磐石”计划的衍生品,以及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