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你的背后,是整个祖国!(5 / 5)
比如,他提出的那种波导缝隙阵列天线设计,在理论上确实能够提高天线性能,但其加工工艺和馈电网络设计非常复杂。
而姜晨勾勒出的示意图,虽然只是草图,但却清晰地展现了其核心原理和关键结构,让他们眼前一亮。
又比如,他提到的那些数字滤波和目标识别算法,虽然听起来有些抽象,但他结合具体的雷达信号处理流程进行解释,让专家们隐约看到了提高雷达性能的可能性。
会议室内的气氛,从最初的惊讶和紧张,渐渐转变为一种浓厚的学术探讨氛围。
在场的专家们,都被姜晨展现出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所吸引,他们开始低声交流,甚至有人忍不住提出了问题。
“姜工,你刚才提到的那种波导缝隙阵列天线,其馈电网络的设计精度要求非常高,我们目前的加工设备能否达到要求?”14所的专家问道。
“这位前辈提的问题非常关键。”姜晨点了点头,回答道,“这确实是一个挑战。但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对加工精度的极端要求,或者采用一些新的加工工艺,比如精密铸造或电火花加工等,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我们也可以考虑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复杂的部分分解为更易于加工的单元。”
他的回答,既承认了困难,又给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显示出他对实际工程问题的思考。
“姜工,关于信号处理算法,你提到的那种目标识别算法,能否详细解释一下其原理?它如何区分真实目标和地面杂波?”另一位专家问道。
姜晨微笑着,开始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那种算法的核心思想:“简单来说,这种算法是基于目标回波信号的特征进行识别的。真实目标的回波信号,与地面杂波或干扰信号在频率、幅度、相位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多维度分析和模式识别,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出目标的特征信息,从而将其与杂波区分开来……”
他一边解释,一边在纸上画出了信号波形图和特征提取流程图,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
在场的专家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或者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他们发现,姜晨不仅有超前的技术思路,更有将复杂概念简单化、清晰化的能力,这对于项目的技术交流和协同攻关至关重要。
冯振国首长和冯远征教授坐在主席台上,看着眼前这一幕,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们知道,姜晨已经用他的专业能力和真诚态度,赢得了在场专家们的认可和尊重。
“鹰眼”项目,这个原本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姜晨的带领下,似乎真的有了突破的希望!
会议室内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原本的动员大会,渐渐演变成了一场高水平的技术研讨会。
姜晨站在会议桌前,侃侃而谈,回答着专家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他的思维敏捷,知识渊博,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感佩服。
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未来的三个月,将是异常艰苦的攻关过程。但他相信,凭借着龙国人民不屈的意志和智慧,凭借着在场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他们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他看着那些充满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强大的力量。
这力量,不仅仅来自于系统,更来自于这片土地上,这些可爱可敬的人们!
有了他们,任何困难,都将迎刃而解!任何强敌,都将不堪一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