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焚风,研制完成!(2 / 5)

加入书签

识的海洋中拉回现实。

姜晨猛地回过神,眼神中的光芒让王德贵都微微一怔。“没什么,厂长,”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荡,“我在想,时不我待,‘焚风’项目必须立刻启动!我要马上回06车间!”

不等王德贵再说什么,姜晨已经拿着那份刚刚到手的批复文件,转身快步冲出了办公室。

他现在一秒钟都不想耽搁,他要立刻将脑海中的蓝图,转化为车间里轰鸣的机床能够理解的语言!

接下来的几天,姜晨几乎是住在了06车间和自己的书房里。

白天,他指导着王师傅和另一位眼神极好、双手极其稳定、被大家尊称为“眼睛师傅”——严景——的老师傅(这位严师傅以前是厂里负责维修精密仪表和钟表的老技工,一手装配微小零件的绝活无人能及),继续打磨之前那些“练手”的模拟零件,让他们进一步熟悉高精度加工的感觉。

而到了晚上,在属于自己的那栋小楼里,他就将系统传输给他的、那些以未来标准绘制的复杂三维模型和数据参数,一点点地“翻译”成这个时代能够看懂的、符合国家标准的二维工程图纸。

每一张图纸,都凝聚了他对系统知识的理解和对现有工艺条件的考量,标注着精确到微米的公差、严格的材料要求和特殊的加工工艺说明。

这是一项极其耗费心神的工作。

他不仅要保证图纸的准确无误,还要考虑到现有设备的能力极限,用最简洁、最清晰的方式表达出设计意图。

往往为了一个关键尺寸的公差标注或者一个特殊工艺的文字描述,他都要反复斟酌,对着系统资料核对良久。

几天后,当第一批真正属于“焚风”核心部件——特别是引信和弥散装置内部那些微小、复杂零件的图纸,被姜晨郑重地交到王师傅和严师傅手中时,两位见惯了各种复杂图纸的老师傅,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姜工……这……这零件也太……太精细了吧?”

王师傅看着图纸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线条和几乎小到肉眼难以分辨的尺寸标注,咂舌道,“这公差要求,比咱们给十四所加工的雷达构件还要高好几个等级啊!特别是这里,这个微型拨叉,厚度才零点几个毫米,还要在上面开槽……这……”

严师傅则戴上了他那副特制的高倍放大眼镜,仔细研究着引信内部一个类似擒纵机构的零件图,眉头紧锁:“这个零件的形状太不规则了,材料要求是高强度弹簧钢,还要保证极高的表面光洁度……用咱们现在的刀具和磨料,恐怕很难一次成型,废品率会非常高。”

姜晨没有否认难度:“是的,这些零件的加工难度非常大,可以说是我们目前能接触到的最高级别。但它们是‘焚风’武器能否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引信部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甚至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我们没有退路,必须把它啃下来!”

他指着那台如同“镇车间之宝”的AF-85光学坐标镗床:“王师傅,引信和起爆器里那些形状最复杂、精度要求最高的微型零件,还得靠您在这台宝贝上一点点‘磨’出来!我们之前练手的经验,现在正好用上!”

他又转向严师傅:“严师傅,那些需要极高表面光洁度的轴、销、以及一些小型的弹性卡锁零件,就要辛苦您在RU-280精密磨床上多费心了。至于一些外壳、支架类的零件,可以用FU-325铣床配合加工。”

“放心吧,姜工!”王师傅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有这台好机器,再加上咱们之前练了那么久,豁出去了!保证给您弄出来!”

严师傅也点点头,扶了扶眼镜:“我们会小心的,一定尽最大努力保证精度和质量。”

于是,在接下来的将近一个月时间里,06车间几乎成了龙阳军工厂最繁忙也最“神秘”的地方。

AF-85镗床几乎是连轴转,王师傅和几个精心挑选的徒弟轮班上阵,在姜晨的现场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控制着微米级的进给,加工着那些比米粒还要小的、形状怪异的引信核心部件。

失败是家常便饭,价值不菲的特种钢材变成废品堆在一旁,看得人心疼。

但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对加工参数、刀具磨损、材料特性的更深理解。

渐渐地,合格的零件开始以极其缓慢的速度,一个个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