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沈约《郊居赋》(6 / 6)
日太子的旧苑,实际上是博望侯刘据的旧基。高大的树林以桂树为标志,排列的草丛以芳芝为冠首。风台如鸟儿累叠的翅膀,月榭有重重的斗拱。众多的斗拱高耸,上百个拱木相互支撑。清晨在树林中驾车,乘着木兰舟在水上嬉戏。三年时间匆匆而过,转眼间二十四年过去。一切都被夷为平地,仿佛被荡涤干净,并非因为古今时代不同所致。
我将目光回转到东北方,看到这座山岭上的高馆。虽然一切已浑然一体,不见昔日痕迹,但确实有遗训可以秉持。起初餐食云霞、吞吐雾气,最终登临虚空、倒影于天。驾驭着弯曲的雌霓,在悠长的天河中泛舟。指着咸池稍作休息,遥望着瑶台奋力驰骋。并非夸口自我炫耀,只希望能求得神妙的药方。
钟岩山势幽深茂密,在皇都之旁显得高峻雄伟。它大概是山川祭祀的尊崇之地,蕴含风云,吐纳润泽。它的形状,巍峨高耸,高枝拂日。山势险峻,凹凸不平,有的地方低洼,有的地方平坦。巨石盘卧,形状奇异。孤立的小路横插其间,洞穴深邃幽暗。山有千丈万仞之高,层层叠叠,有三重九层。山脉环绕州邑,横跨城郊。傍晚有素烟如带,清晨被白雾萦绕。近处探寻,可见一岩呈现不同色彩,远处眺望,则百岭一片青葱。
观看刘宋、萧齐两代的陵墓,目睹那遭受摧残后的墓道。宋苍梧王刘昱因颠沛于奸佞小人之手而丧命,齐明帝萧鸾因在权位上收敛锋芒而得势。宋文帝刘义隆在朝堂上恭谨律己,喜好在玄学中寄托情志。宋孝武帝刘骏因穷奢极欲而招灾,齐武帝萧赜因忘怀国事而受尊崇。祖先们是何等的奇杰出众,威风震天动地。只有当今圣上继承先辈的武德,或许能达到太平盛世。我因世代受祖上的荫庇,仰望先辈的封地而落泪。
祖庙不止一处,祭祀的灵馆相互错落。在席上摆放赤色的马驹,厅堂中流淌着桂花美酒。祈求天帝降临天阙,邀请湘水二妃来到湘渚。兰草的烟雾在桂木栋梁间飘浮,召唤南楚的巫阳。举起玉槌,手握香米。恍惚间迎着风高声吟唱,折下琼茅久久伫立。只是想到神灵之路邈远,神的踪迹渺茫难寻。
感叹人生如狂飙般短暂,生命如同聚散的泡沫。归心于佛法的精妙教义,开启通往解脱的三门。想要平息内心以摆脱尘世牵累,必须远离人群而后才能豁然开朗。有时在山岩根部搭建房屋,有时在树梢开通窗户。室内被女萝、茑草遮蔽得昏暗,屋檐边伸出松树、桧树的枝条。既然领悟了万物皆空的道理,自然也就忘怀了饥渴。有时独自攀着树枝走向远方,有时凌云高飞。因修葺茅屋而取了名号,如同以观空来表明心志。今日得以忘却自我,又怎会期望未来有所回报。
上天给予我莫大的恩德,我承受这无尽的恩赐。承蒙圣上赐予 “老夫” 的美称,得以在上庠参与宴饮之礼。我没有骏马般的优秀资质,也缺乏美玉般的美好声望。承蒙旧主昔日的恩情,又受到今皇的重用。仰望着圣上尊老的盛德,在晚年请求退隐。承蒙上司体谅得以辞官,却仍在春坊任职。时常回到简陋的居所,在闲暇时日随意遨游。将我的志向寄托于净土,把我的心归向佛道。
野兽在台阶旁也不惊慌,池塘里鱼群游动却不捕捞。常常在来时的路上徘徊迷失,对逝去的时光念念不忘。傍晚树木开花,初放的花朵落下花蕊。有的树林色彩各异,忽然因风而红紫相间。紫莲在夜晚开放,红荷在清晨舒展。微风轻轻吹动,花香袭来。风声在园中的树上飒飒作响,月光笼罩着池边的竹子。藤蔓在屋檐边的桂树上长出长枝,庭院中的菊花绽放黄花。冰挂在坑坎边连着小洲,雪萦绕着松树覆盖原野。野鸭成群飞起却不散开,大雁高飞却似要落下。这些都是令人怀念的时令景物,虽来自外界却并非虚假。实在是我的性情有所留恋,也是心中铭记而难以舍弃的。
感伤我已到暮年,忧患接连而来。悲哀的是虽经历不同却都走向相同的归宿,欢乐的时光在不同地方都已消逝。时常又把情感寄托于鱼鸟,回到简陋的家中安闲度日。身旁没有吴地美女相伴,面前也没有赵地的琴瑟演奏。只觉得天地的大恩难以报答,史官也没有记载我的事迹。仅仅在高门大族中有一定地位,却不能载入良史。长久叹息又还有什么可说,心中的羞愧难以言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