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颜延之《陶徵士诔》(4 / 10)
- 解析:近处相识的人悲痛哀悼,远方的人士也为之伤情。行善得福的报应在他这里难以知晓了,唉,多么善良正直的人啊。描述人们对陶渊明去世的悲痛之情,同时发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表达对陶渊明善良正直品德的赞美。
23. 夫实以诔华,名由谥高,苟允德义,贵贱何筭焉:
- 解析:人的德行通过诔文得以显扬,名声因谥号而更加崇高。如果符合道德正义,那么贵贱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阐述诔文和谥号对彰显人物品德与名声的重要性,为下文给陶渊明定谥号做铺垫,表明品德才是衡量人物的关键。
24. 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谥典,无愆前志:
- 解析:像陶渊明具有宽厚安乐善终的美德,喜好廉洁、克制自己的操守,这些都符合谥法的规定,也不违背他生前的志向。具体说明为陶渊明定谥号的依据,强调其品德与谥法相符,且与他一生的志向一致。
25. 故询诸友好,宜谥曰‘靖节征士’:
- 解析:所以询问他的各位好友,认为应该给他定谥号为“靖节征士”。正式说明为陶渊明所定谥号,体现对其品德的高度概括和认可。
诔辞
1. 物尚孤生,人固介立,岂伊时遘,曷云世及:
- 解析:万物崇尚独自生长,人本来就应该特立独行。这哪里是因为遇到了特定的时机,又怎么能说是世代相传的呢?以万物独自生长类比人应特立独行,强调陶渊明的独特品性是其内在本质,并非受外界时机或世代传承影响。
2. 嗟乎若士,望古遥集,韬此洪族,蔑彼名级:
- 解析:唉,像陶渊明这样的人,追慕古代贤人的风范,虽出身于大族,却轻视那些功名官爵。表达对陶渊明的赞叹,突出他追慕古风,不重名利,即使出身名门也不以此为傲,坚守自己的高尚追求。
3. 睦亲之行,至自非敦,然诺之信,重于布言:
- 解析:他和睦亲族的行为,出于自然而非外力督促;他信守诺言,比季布的话还要有分量。从家庭关系和为人诚信方面,展现陶渊明的美好品德,说明他的行为皆发自内心,真实且可贵,并非刻意为之。
4. 廉深简洁,贞夷粹温,和而能峻,博而不繁:
- 解析:他廉洁深沉,简约高洁,坚贞平和,纯粹温良,温和之中又有峻峭的一面,学识广博却不繁琐。从多个维度全面地赞美陶渊明的品德和学识,展现其品德的丰富性与独特性,体现他性格的多面与和谐统一。
5. 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于此,两非默置:
- 解析:依顺世俗就会崇尚与众人相同,违背时俗就会显得与众不同,这两种情况只要有其一,都不能默然置之。阐述世俗中人们面临的两种处世态度,为下文突出陶渊明与众不同的处世方式做对比,说明大多数人面临这两种情况都会有所纠结。
6. 岂若夫子,因心违事,畏荣好古,薄身厚志:
- 解析:哪里像陶渊明先生,顺应自己的内心而违背世俗之事,害怕荣耀,喜好古风,轻视自身,看重志向。与前文两种世俗处世态度对比,突出陶渊明坚守内心、不慕虚荣、追求高尚志向的品质,表明他不受世俗左右,坚定地遵循自己的内心。
7. 世霸虚礼,州壤推风,孝惟义养,道必怀邦:
- 解析:当世的霸主对他以礼虚心相待,州郡的长官推重他的风范,他以义行奉养双亲,心中不忘国家。说明陶渊明虽隐居,但品德高尚,受到各方敬重,同时体现他既重孝道又心怀家国的情怀,展示其品德的影响力和他全面的精神境界。
8. 人之秉彝,不隘不恭,爵同下士,禄等上农:
- 解析:人秉承着常性,他既不拘谨也不傲慢,他的爵位如同下等的士人,俸禄和上等的农夫相等。强调陶渊明秉持中正平和的为人之道,安于平凡的生活,不追求高位厚禄,体现他心态的平和与对平淡生活的满足。
9. 度量难钧,进退可限,长卿弃官,稚宾自免:
- 解析:人的胸怀气量难以衡量,出仕与归隐却有迹可循。司马相如弃官而去,郑朴自己辞去官职。这里以司马相如和郑朴为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