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石崇《楚妃叹》(3 / 5)
“可谓知几”,“知几”指能够洞察事物发展的细微征兆,说明樊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远见卓识,她明白为国家举荐贤才、以大局为重的重要性,所以能够果断地做出割舍个人利益的决定,高度赞扬了樊姬的智慧和品德。
13. 化自近始,着于闺门。
- 解析:“化自近始”表明樊姬懂得教化要从身边近处开始,她从自身做起,在宫廷内部发挥榜样作用。“着于闺门”,“闺门”指代宫廷内部,说明樊姬的品德和行为对宫廷内的风气产生了显着的影响,她以自身的言行举止,在宫廷这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典范,进而影响到整个楚国的风气,体现了樊姬对楚国社会风气改善的积极作用,展示了她的影响力从宫廷逐渐向外扩散。
14. 光佐霸业,迈德飞声。
- 解析:这两句总结樊姬对楚国霸业的贡献。“光佐霸业”明确指出樊姬通过举荐贤才、树立良好品德风范等行为,有效地辅佐楚庄王成就霸业,使楚国的霸业更加辉煌;“迈德飞声”表示樊姬凭借自己高尚的品德,声名远扬,她的美德和功绩不仅在楚国国内被人传颂,而且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区,进一步强调了樊姬对楚国的重要贡献以及她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力。
15. 奕奕孙子,古之贞臣。
- 解析:“奕奕”形容孙子光彩照人、精神饱满的样子。“古之贞臣”表明孙子如同古代那些忠贞不渝的臣子一样,对国家和君主忠诚。此句从整体上对孙子进行赞美,为下文具体阐述孙子的品德和功绩做铺垫,初步勾勒出孙子作为忠诚臣子的形象。
16. 服义修礼,邦国是振。
- 解析:“服义修礼”体现孙子的品德修养,他遵循道义,注重礼仪的修养。“邦国是振”说明由于孙子秉持这样的品德,使得邦国得以振兴。这表明孙子不仅自身品德高尚,而且凭借自己的才德对楚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展现了孙子对楚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凸显他作为臣子的能力和价值。
17. 知能谋始,明能图身。
- 解析:“知能谋始”突出孙子的智慧,他有足够的智谋在事情开始时就能谋划周全,具备前瞻性和战略性思维,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制定长远的规划。“明能图身”表明孙子不仅聪明睿智,还懂得明哲保身,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能够妥善地处理各种情况,保护自己。这体现了孙子在政治智慧和生存智慧方面的双重能力,展示出他作为一位优秀臣子的全面素养。
18. 逝辞灵丘,终隐海滨。
- 解析:此句描述孙子的归宿。“逝辞灵丘”表示孙子离开灵丘,“灵丘”可能是当时楚国的某个地方。“终隐海滨”指他最终选择在海滨隐居。孙子在为楚国做出贡献后,选择功成身退,隐居海滨,这一行为进一步体现了他“明能图身”的智慧,不贪恋权势,懂得适时隐退,以保全自己,同时也为他的人物形象增添了一份淡泊名利的色彩。
19. 乱曰:恩施天下,威振诸侯。
- 解析:“乱”是古代乐歌的最后一章,通常用于总结全篇主旨。“恩施天下”强调楚国的恩泽施及天下,表明楚国在楚庄王、樊姬、孙子等君臣的治理下,不仅自身发展繁荣,还能将好处惠及周边地区,展现出楚国的大国风范和影响力。“威振诸侯”突出楚国的威严震慑到各个诸侯,显示出楚国在当时诸侯中的强大地位,总结了楚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强大影响力,强化了诗歌对楚国霸业的歌颂主题。
20. 令行禁止,谁敢不然。
- 解析:此句进一步阐述楚国的强大统治力。“令行禁止”形容楚国的政令能够严格执行,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体现出楚国政治管理的高效和有序。“谁敢不然”以反问的形式强调在楚国强大的统治下,没有人敢违抗命令,突出了楚国政令的权威性,从侧面反映出楚国的强盛和稳定,再次彰显楚国的霸业。
21. 释彼玩好,如彼去趍。
- 解析:此句含义较为隐晦,可能是指楚国君臣能够放下对玩好之物的追求,如同有所取舍地前行。这暗示了楚国君臣不贪图享乐,专注于国家的发展和霸业的成就,体现出他们的志向和对国家的责任感,从侧面反映出楚国能够强大的原因之一是君臣具有正确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