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成公绥《啸赋》(4 / 8)
气、播撒清扬的作用,能够荡涤尘埃雾气的污浊。甚至还能调节阴阳达到和谐,改变不良的风俗。这几句进一步升华了啸声的意义,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延伸到对社会风俗的改良,赋予啸声以更高层次的文化和社会价值。
18. 若乃游崇岗,陵景山。临岩侧,望流川。坐磐石,漱清泉。藉皋兰之猗靡,荫修竹之蝉蜎。
- 解析:描绘公子在崇山峻岭间游历,登上高峻的山峰,来到岩边,眺望川流。坐在巨大的石头上,用清泉漱口。以繁茂的皋兰为垫,在修长的翠竹的婀娜阴影下休憩。此句通过对公子所处的自然环境进行细致描写,营造出清幽、宁静、优美的氛围,为下文公子在此情境下发出啸声做铺垫,暗示自然环境对啸声的影响。
19. 乃吟咏而发散,声骆驿而响连。舒蓄思之悱愤,奋久结之缠绵。心涤荡而无累,志离俗而飘然。
- 解析:公子在此情此景下吟咏并发出啸声,声音连续不断,相互连接。借此抒发长久积蓄的忧思与烦闷,振奋长久郁结的缠绵之情。通过啸声,心灵得到洗涤,摆脱了世俗的牵累,志向也超脱世俗,飘飘然有出世之感。此句强调在特定自然环境中啸声对公子情感的抒发和精神的升华作用,体现出啸与自然、个人情感及精神追求的紧密联系。
20. 若夫假象金革,拟则陶匏。众声繁奏,若笳若箫。磞硠震隐,訇磕嘈囋。
- 解析:这几句描写啸声能够模拟金属、皮革制成的乐器,效法陶土、匏瓜制成的乐器之声。众多声音纷繁奏响,像笳又像箫。声音宏大响亮,震响深沉,訇然嘈杂。此句突出啸声模仿各类乐器声音的能力,展现其丰富的表现力,说明啸声如同一场盛大的音乐演奏,具有多元的音效和强大的感染力。
21. 发徵则隆冬熙蒸,骋羽则严霜夏凋。动商则秋霖春降,奏角则谷风鸣条。
- 解析:进一步描述啸声模拟五音(徵、羽、商、角)所产生的神奇效果,吹出徵音,能让隆冬变得温暖如春日蒸腾;吹出羽音,能使盛夏严霜降临,万物凋零;吹出商音,会让春天降下秋雨;吹出角音,能使山谷之风刮起,树枝鸣响。此句运用夸张手法,将啸声与四季气候变化相联系,赋予啸声以超越现实的神奇力量,强调其在艺术表现上的奇幻和独特。
22. 音均不恒,曲无定制。行而不流,止而不滞。随口吻而发扬,假芳气而远逝。
- 解析:说明啸声的韵律不固定,曲调也没有定式。声音行进却不流于浮滑,停止时也不显得滞涩。随着嘴唇的动作而发出,借着口中的气息传向远方。此句再次强调啸声的自由随性,不受固定规则限制,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自然流畅的特点。
23. 音要妙而流响,声激嚁而清厉。信自然之极丽,羌殊尤而绝世。
- 解析:啸声美妙婉转,余音流转,声音激越清脆且凌厉。确实是自然中最美丽的声音,无比独特,冠绝于世。此句从声音的美妙程度和独特性方面,对啸声进行高度赞美,强调其在自然之音中的极致地位,再次突出啸声的艺术价值。
24. 越《韶》《夏》与《咸池》,何徒取异乎《郑》《卫》。
- 解析:将啸声与古代经典音乐《韶》《夏》《咸池》相比较,认为啸声超越了这些经典之乐,更不用说与被视为靡靡之音的《郑》《卫》之乐的区别了。此句通过与古代着名音乐的对比,进一步彰显啸声的卓越不凡,强调其在音乐艺术领域的独特地位和超凡魅力。
25. 于时绵驹结舌而丧精,王豹杜口而失色。虞公辍声而止歌,宁子敛手而叹息。
- 解析:绵驹、王豹、虞公、宁子在古代皆以善歌闻名,此时听闻啸声,绵驹舌头打结,失去精神;王豹闭上嘴巴,大惊失色;虞公停止唱歌;宁子收起手,发出叹息。此句运用典故,通过描写这些着名歌者在啸声面前的表现,从侧面烘托出啸声的奇妙动人,其艺术感染力之强,让这些擅长歌唱之人都自愧不如。
26. 钟期弃琴而改听,尼父忘味而不食。百兽率儛而拚足,凤皇来仪而拊翼。
- 解析:钟子期(伯牙的知音)听到啸声后,放下琴转而聆听;孔子听到后,像欣赏《韶》乐一样忘记肉味,吃不下饭。百兽听到啸声,都跟着起舞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