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孙楚《韩王台赋》(4 / 5)

加入书签

秋风带着肃杀之气,营造出一种清冷、凄凉的氛围,为下文对秋季景色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奠定基调,暗示着繁华已逝,万物开始走向凋零。

25. 万木零悴,严霜皓洁。

- 解析:具体描绘仲秋的景色,“万木零悴”描写众多树木开始凋零衰败,展现出秋天万物萧瑟的景象;“严霜皓洁”形容寒霜洁白,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清冷氛围,通过对树木和霜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悲凉、衰败的意境,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感慨。

26. 紫茎之草,朱实之木。森罗广庭,风至萧瑟。

- 解析:继续描写韩王台庭院内的植物景色。紫色茎的草和结着红色果实的树木,“森罗”于广阔的庭院之中,当秋风刮起时,发出萧瑟之声。这些植物的描写一方面展现出庭院内植物的丰富多样,另一方面“风至萧瑟”则赋予景色一种动态感,强化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作者此时的心境。

27. 瞻山川以怀古,怅揽辔而踌躇。

- 解析:作者触景生情,面对眼前的山川景色,不禁怀念起古代的人和事。“怅揽辔而踌躇”描绘出作者手握缰绳,内心惆怅,徘徊不前的样子,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在怀古过程中,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与迷茫,将情感与动作描写相结合,使情感表达更加真切。

28. 念王室之蠢蠢,方构难于五侯。

- 解析:作者的思绪从怀古转向对现实的忧虑。“念王室之蠢蠢”表达对当时王室局势动荡不安的担忧,“蠢蠢”一词形象地描绘出王室内部混乱的状态;“方构难于五侯”则指出王室正与五侯发生纷争,展现出当时政治局势的紧张与复杂,体现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29. 怀圣哲之弘略,岂斯台之足娱。

- 解析:表明作者心怀圣哲之人的宏大谋略,在面对王室纷争、国家动荡的现实时,觉得眼前的韩王台即便景色再美,也无法让自己感到愉悦。此句将作者的志向与现实局势相结合,突出作者心系国家命运,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使文章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从单纯的怀古与写景,深入到对现实政治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

句译:

1. 韩王台者,故韩王信所筑也。

韩王台,是从前韩王韩信所修筑的。

2. 信有雄才大略,志苞宇宙。

韩信拥有杰出的才智和宏大的谋略,志向能涵盖整个宇宙。

3. 既已席卷千里,拥强兵而临大敌,威凌邻国,势侔人主。

他已经像卷席子一样占领了千里土地,拥有强大的军队来面对强大的敌人,声威震慑邻国,势力与君主相当。

4. 然而智屈垓下,卒毙长乐。

然而他在垓下智谋受挫,最终在长乐宫被杀害。

5. 时移世异,古今乖论。

随着时间推移,时代发生变化,古今对他的评价也有所不同。

6. 遗迹岿然,孤存于今。

韩王台的遗迹高大耸立,孤独地留存到现在。

7. 于是乎游目骋观,南望郦山,北眺泾渭,东瞻河华,西眄平隰。

于是我尽情地放眼观赏,向南望见骊山,向北眺望泾水和渭水,向东瞻仰黄河与华山,向西俯瞰平原和低湿之地。

8. 原野萧条,目极四裔。

原野一片冷落、凄凉,极目望去能看到四方边远之地。

9. 羁旅怀土,感念存没。

我漂泊在外思念故土,感怀生者与逝者。

10. 乃作赋曰

于是作赋说道:

11. 何兹台之崇崇兮,超绝乎尘中。

这韩王台是多么高大啊,超越于尘世之中。

12. 并峻极于层云兮,追匠石之遗风。

它与层层云朵一样高峻,追寻着匠石的高超技艺传统。

13. 览山川之体势兮,实形势之攸同。

观看山川的形态和走势,这里的地形确实得天独厚。

14. 带洪河之沂游兮,左关陕而右羌戎。

它环绕着曲折的黄河,左边是关陕,右边是羌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