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2 / 3)
面,表现出送行者对诗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在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暗示了此次分别的重要性和远行的遥远。
3. 三命皆有极,咄嗟安可保?
- 解析:“三命”在古代有多种说法,一般指上命、中命、下命,分别对应不同的人生境遇和寿命,这里泛指人的命运。“极”表示极限、尽头,意思是人无论处于何种命运,寿命都有终结的时候。“咄嗟”意为瞬间、片刻,此句是说人生短暂,命运无常,生命在转瞬之间就可能消逝,怎能确保长久呢?诗人由此发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引发读者对生命有限性的思考。
4. 莫大于殇子,彭聃犹为夭。
- 解析:“殇子”指未成年而夭折的孩子,在常人观念中,殇子生命短暂,是极其不幸的。然而诗人在这里提出不同观点,认为“莫大于殇子”,意思是殇子虽生命短促,但从某种角度看,他或许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其生命意义未必比长寿者小。“彭”指彭祖,传说他活了八百岁,“聃”指老子,是长寿的象征。但诗人却认为“彭聃犹为夭”,即使像彭祖、老子这样的长寿之人,放在永恒的时间长河中,依然是短暂的,同样难逃生命的终结,打破了人们对长寿与短寿的常规认知,强调生命的长短并非衡量生命价值的唯一标准。
5. 吉凶如纠纆,忧喜相纷绕。
- 解析:“纠纆”指绳索,这里用来比喻吉凶祸福相互缠绕。诗人把人生中的吉凶、忧喜比作纠结在一起的绳索,难以分开,形象地表达出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福祸相依,忧喜参半,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比喻手法使抽象的人生哲理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对人生变幻莫测的深刻认知。
6. 天地为我炉,万物一何小!
- 解析:诗人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将天地比作一座巨大的熔炉,世间万物都在这个熔炉中锻造。在天地这个广袤的背景下,“万物一何小”,万物都显得如此渺小。此句展现出诗人豁达的宇宙观,将个体生命置于浩瀚宇宙之中,凸显出生命的渺小与短暂。这种对比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宇宙的宏大和永恒,也促使人们从更广阔的角度去思考生命的意义,使诗歌的意境得到升华。
7. 达人垂大观,诫此苦不早。
- 解析:“达人”指通达事理、豁达乐观的人,“垂”有流传、留下之意,“大观”表示宏大的见解或视野。诗人认为通达之人能够以宏大的视野看待人生,洞察生命的真谛。“诫此苦不早”是说可惜很多人不能早早明白这个道理,从而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而苦恼。此句既是对前面人生哲理思考的总结,也是对世人的劝诫,希望人们能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不要被一时的得失和生命的短暂所困扰。
8. 乖离即长衢,惆怅盈怀抱。
- 解析:“乖离”意为分离,“即”表示走向,“长衢”指大路,此句描述诗人即将与送行之人分别,踏上远行的大路。“惆怅盈怀抱”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惆怅”一词准确地表达出离别时的不舍、忧伤之情,“盈怀抱”说明这种惆怅之情充满了整个胸怀,强调了诗人离别时心情的沉重,与前文的离别场景和人生感慨相呼应,使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强烈。
9. 孰能察其心?鉴之以苍昊。
- 解析:诗人在离别之际,感慨谁能真正了解自己此时的内心想法呢?“鉴”有明察、审察之意,“苍昊”指苍天。诗人认为只有苍天能够洞察自己的内心。这两句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知音的渴望,在即将与友人分别的时刻,觉得无人能完全理解自己复杂的心情;另一方面,将内心的情感诉诸苍天,也增添了一种庄严、深沉的情感氛围,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
10. 齐契在今朝,守之与偕老。
- 解析:“齐契”指深厚的情谊、契合的心意,诗人与送行之人在今朝相聚,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守之与偕老”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份情谊的珍视和坚守,希望能够与友人一直保持这份情谊,直到终老。此句将诗歌的情感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离别的惆怅,转向对友情的坚定承诺,使诗歌在结尾处展现出一种温暖而积极的情感力量,给人以慰藉和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