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张协《杂诗?其十》(2 / 3)

加入书签

,仿佛它们悠然栖息在“丛菊”之上,展现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自然万物在清晨的润泽与生机,为下文自然景象的转变和人生感慨埋下伏笔。

2. 龙蛰暄气凝,天高万物肃。

- 解析:随着季节的更替,“龙蛰”表明龙蛇等动物开始蛰伏,进入冬眠状态,这是秋冬季节的典型特征。“暄气凝”指温暖的气息逐渐凝聚,暗示天气转凉。“天高”描绘出天空显得格外高远,给人一种空旷、寂寥之感。“万物肃”则概括了万物呈现出肃杀的景象,树叶凋零,草木枯萎,一切都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萧瑟的氛围,与开篇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时光的流逝和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为抒发人生感慨做铺垫。

3. 弱条不重结,芳蕤岂再馥。

- 解析:从自然现象进一步深入思考生命的规律。“弱条”指脆弱、纤细的枝条,“不重结”表示不会再次开花结果。“芳蕤”即芬芳的花朵,“岂再馥”意思是花朵凋谢后,其芬芳怎能再次浓郁。这里以植物的生长规律为喻,强调生命的不可逆性,就像枝条开花结果、花朵散发芬芳都只有一次,一旦错过便不再重来,借自然现象隐喻人生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从而引发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4. 人生瀛海内,忽如鸟过目。

- 解析:将视角从自然转向人生,“瀛海”代表着广阔无垠的天地,在这浩瀚的宇宙之中,“人生”显得无比渺小。“忽如鸟过目”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人生比作鸟儿从眼前飞过,形象地突出了人生的短暂与转瞬即逝。鸟儿飞过眼前只是一瞬间,而人生在漫长的历史和广阔的天地间,同样如白驹过隙,一闪而过,让诗人对人生的短暂发出深深的感慨,这种感慨带有一种对生命脆弱和时光匆匆的无奈。

5. 川上之叹逝,前修以自勖。

- 解析:此句运用了典故,“川上之叹逝”源自孔子站在河边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前修”指前代的贤人君子,“自勖”即自我勉励。诗人借此表明,如同前代的贤达之人一样,他也以时光的迅速流逝来自我警醒和勉励。这显示出诗人面对人生短暂并非消极对待,而是积极地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珍惜光阴,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有意义的事情,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 逝者岂长生,亦去荆与棘。

- 解析:诗人进一步思考逝去的生命,“逝者岂长生”直接点明逝去的人不会长生不老,强调生命的有限性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亦去荆与棘”则形象地指出,人生不仅短暂,而且充满了艰难险阻,就像前行的道路布满了荆棘一样。这里的“荆与棘”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各种困难、挫折和磨难。此句深化了对人生的认识,让读者意识到在有限且充满挑战的人生中,更应珍惜时光,积极面对生活。

7. 愿言捐杂虑,携手同所欲。

- 解析:基于对人生短暂和充满困难的认识,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愿言”表示希望、祈愿,“捐杂虑”即摒弃各种繁杂、琐碎的思绪和忧虑。人生短暂且充满荆棘,不应让过多的杂念干扰自己。“携手同所欲”意味着与志同道合之人一起,共同追求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这里体现出诗人对纯粹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世俗的纷扰,专注于自己内心的追求,强调在有限的人生中要明确目标,坚定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使生命更有意义。

……

句译:

1. 飞雨洒朝兰,轻露栖丛菊。

- 翻译:飞洒的细雨飘落,洒落在清晨的兰花上,轻盈的露珠悠然栖息在成丛的菊花间。

2. 龙蛰暄气凝,天高万物肃。

- 翻译:龙蛇蛰伏起来,温暖的气息开始凝聚,天空高远,世间万物呈现出一片肃杀的景象。

3. 弱条不重结,芳蕤岂再馥。

- 翻译:纤细的枝条不会再次开花结果,芬芳的花朵凋谢后哪能再次散发馥郁的香气。

4. 人生瀛海内,忽如鸟过目。

- 翻译:人生在这广阔的天地之间,就如同鸟儿从眼前一飞而过般短暂。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