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潘岳《西征赋》(5 / 15)
p> 24. 由伪新之九庙,夸宗虞而祖黄。
- 解析:说到王莽新建的九庙,他夸耀自己是虞舜后代,以黄帝为祖先。讲述王莽建立新朝后修建九庙,攀附古代圣王,以显示其政权的合法性,讽刺其虚伪。
25. 驱吁嗟而妖临,搜佞哀以拜郎。
- 解析:驱使百姓哀叹,妖人当政,搜罗善于谄媚的人封官拜郎。批判王莽统治下,政治黑暗,百姓受苦,任用奸佞,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26. 诵六艺以饰奸,焚诗书而面墙。
- 解析:王莽诵读六经来掩饰奸邪,表面尊儒,实际却像焚书坑儒的秦始皇一样无知。揭露王莽虚伪的本质,以六经粉饰恶行,却无真正的治国之道,批判其表里不一、欺世盗名。
27. 心不则于德义,虽异术而同亡。
- 解析:内心不以德义为准则,虽然手段不同但同样走向灭亡。总结秦朝和王莽新朝灭亡的原因,强调统治者遵循德义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为后世统治者敲响警钟。
28. 宗孝宣于乐游,绍衰绪以中兴。
- 解析:在乐游原祭祀汉宣帝,他继承衰落的帝业实现中兴。赞扬汉宣帝在汉朝衰落时,成功实现中兴,肯定其功绩,与前文批判的统治者形成对比。
29. 不获事于敬养,尽加隆于园陵。
- 解析:汉宣帝未能在生前敬养父亲,便在父亲园陵上极尽尊崇。介绍汉宣帝对父亲园陵的尊崇,从侧面展现其孝道,同时也反映出汉代重视孝道的社会风气。
30. 兆惟奉明,邑号千人。
- 解析:为父亲修建奉明园,设置千人邑。具体说明汉宣帝为父亲园陵所做的安排,体现对父亲的追思与尊崇。
31. 讯诸故老,造自帝询。
- 解析:向老人们询问,得知这些都是汉宣帝的旨意。通过向故老询问,增加叙述的真实性,表明这些事迹的来源可靠。
32. 隐王母之非命,纵声乐以娱神。
- 解析:隐瞒王母(汉宣帝祖母史良娣)非正常死亡的真相,用音乐娱乐来告慰神灵。讲述汉宣帝对祖母之事的处理方式,反映出宫廷政治的复杂性以及汉宣帝的无奈之举。
33. 虽靡率于旧典,亦观过而知仁。
- 解析:虽然这不符合旧有的典章制度,但也可以从他的过失中看出他的仁爱之心。对汉宣帝的行为进行评价,既指出不符合典章之处,又肯定其背后的仁爱之情,体现评价历史人物的全面性。
34. 凭高望之阳隈,体川陆之污隆。
- 解析:登上高处眺望山南水北之处,感受山川地势的高低起伏。作者描写身处高处眺望的情景,借景抒情,为下文描写周边景观和历史遗迹营造氛围。
35. 开襟乎清暑之馆,游目乎五柞之宫。
- 解析:在清暑馆敞开衣襟,在五柞宫放眼游览。描述作者游览清暑馆和五柞宫的情景,展现出历史遗迹的风貌,也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36. 交渠引漕,激湍生风。
- 解析:交错的渠道引来漕运之水,湍急的水流生成凉风。描绘水利设施和水流景象,体现古代水利工程的发达,同时增添了环境的生动感。
37. 乃有昆明池乎其中,其池则汤汤汗汗,滉瀁弥漫,浩如河汉。
- 解析:其中有昆明池,池水浩浩荡荡,广阔无边,犹如银河一般。对昆明池进行详细描写,突出其宏大的规模,展现出古代水利工程的壮观。
38. 日月丽天,出入乎东西。旦似旸谷,夕类虞渊。
- 解析:日月照耀天空,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早晨像太阳从旸谷升起,傍晚像落入虞渊。以日月出入形容昆明池的广阔,将昆明池与神话传说联系起来,增添其神秘色彩。
39. 昔豫章之名宇,披玄流而特起。
- 解析:昔日豫章观这座着名建筑,在黑水流经处拔地而起。介绍昆明池边的豫章观,展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壮观气势,反映古代建筑的宏伟。
40. 仪景星于天汉,列牛女以双峙。
- 解析:豫章观模仿天上银河中的景星,又像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