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陶渊明《感士不遇赋》(8 / 8)

加入书签

。那些通达事理的人善于察觉,于是逃离仕途,归乡务农。山峦巍峨,留住自身影子;河流深广,隐藏自身声音。他们遥念轩辕、唐尧的时代,不禁长久叹息,甘心贫贱,拒绝荣华。淳朴的源头已然久远且发生巨变,美与恶从此分道扬镳。推究诸多品行中最为可贵的,无过于做善事能让人愉悦。遵从上苍的既定旨意,学习圣人遗留的典籍,向君主和双亲尽忠尽孝,在乡里间树立诚信和道义。以真诚之心待人而获显扬,不做作矫情来祈求声誉。唉!人们随声附和,诋毁异己,憎恶超群出众之人;把善于谋划者视作糊涂,将品行正直者说成狂妄。胸怀至公之心且毫无猜忌,最终却蒙耻遭谤;虽怀揣美玉、手握兰花,徒然拥有芬芳高洁的品质,又有谁能明白?可悲啊!士人不被赏识的情形,在炎帝、帝魁的时代便已存在。只能独自勤勉修身,每日多次反省又怎可废弃?期望能及时增进德行,可时机到来却得不到眷顾。没有像爰盎那样能理解自己的人交谈,想到张释之最终被埋没;同情冯唐在郎署中蹉跎岁月,幸亏遇到魏尚才得以施展计谋。虽然希望被人了解的想法勉强实现,但也是费尽苦心,旷日持久。明明知道街市上没有老虎,却被三个人的传言所迷惑。哀悼贾谊才华出众,却只能在狭小的范围内施展远大抱负。悲叹董仲舒学识精深,却屡次身处险境,侥幸才得以渡过难关。感慨这些贤哲之士孤独无援,我不禁泪水纵横,洒满衣袖。承蒙前代圣王的清言教诲,说天道对人没有亲疏之分;秉持纯一之道作为借鉴,总是辅助善良、保佑仁爱之人。然而伯夷到老一直忍受饥饿,颜回过早夭折且贫困;为颜渊请求车驾来置办棺椁而悲伤,为伯夷叔齐采薇而死感到哀伤。他们虽好学且践行道义,为何生死的遭遇如此痛苦艰辛!不禁怀疑所谓上天回报善人的说法竟是这般,害怕这种说法只是虚妄之言。为何历经久远时代,贤才却难遇明主,几乎没有道路不坎坷难行。古人之所以慷慨激昂,是忧虑不能树立非凡的名声。李广从年轻时就开始从政,其功绩足以获得万户侯的奖赏,却在宦官面前壮志难酬,最终连一尺土地的封赏都没有得到。他留下的诚信在身后,感动众人悲痛哭泣。商鞅尽心谋划以拯救国家的弊端,进言开始被采纳,随后灾祸却降临。为何美好的时光如此容易消逝,为何忌恨贤能的情况如此急迫!

苍天高远,人事无穷无尽。有的事能让人有所感悟,有的却让人困惑不解,谁能推测其中的道理呢?我宁愿坚守穷困以顺遂自己的心意,也不屈从迎合而使自己身心疲惫。既然高官厚禄并非荣耀,难道身穿破旧的袍子就是耻辱?确实因与世俗观念不合而显得笨拙,姑且欣然归隐。怀着孤独的情怀度过一生,拒绝在朝廷市肆中求取高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