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李康《运命论》(7 / 12)
本国生存,揭示了命运与道德、处世方式之间的复杂关系,暗示命运并非总是青睐正直和忠诚之人。
故运命之所在,人事不能夺也。
- 解析:对前文所列举的众多人物命运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命运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命运的安排是人力无法改变的。这一观点贯穿全文,通过诸多历史事例的论证,至此得到进一步强化,使读者深刻感受到命运在历史和人生中的强大影响力。
仲尼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 解析:引用孔子的话,孔子认为道的施行与否皆由命运决定。通过圣贤之言,为文章的命运观点提供权威性支持,表明道的兴衰如同个人命运的穷达一样,都受命运的支配,进一步深化了命运决定一切的主旨。
夫道之行废,犹命之穷达也。故运命无常,惟人所召。
- 解析:进一步阐述道的行废与命运穷达的相似性,同时指出命运虽然看似无常,但实际上是由人自身的行为所招致。这里在强调命运决定性的基础上,也略微提及了人的行为对命运的反作用,使命运观更加全面,暗示人们的行为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命运的走向,不过这种影响最终仍受命运大框架的约束。
人生于世,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以德御运气,以道御命,何患不臧?
- 解析:感慨人生短暂,如同白驹过隙。作者提出应对命运的方式,即通过道德来驾驭运气,用道义来驾驭命运,如此便不必担忧结果不好。这表明尽管命运强大且无常,但人可以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对道义的坚守,在有限的人生中更好地面对命运,体现了一种在命运面前积极的人生态度。
若乃怀匹夫之量,挟一隅之智,欲以徼幸取巧,居非其位,行非其道,弃顺效逆,妨贤卖友,自衒自媒,求人之知,福不盈眦,祸溢于世,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 解析:描述了小人的行为和结局,他们心胸狭隘、智谋短浅,妄图通过侥幸取巧获取利益,居非其位,行为不符合道义,背弃正道,妨碍贤能,出卖朋友,自我炫耀以求他人赏识,最终福分极少,灾祸却遍布世间。与之相对,君子则安于平易的处境等待命运的安排。通过小人与君子在面对命运时不同行为和结局的对比,强调了坚守道德和顺应命运的重要性,引导人们以君子的方式面对命运。
是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其慎之!
- 解析:文章结尾总结,指出言语可能招来灾祸,行为可能带来耻辱,提醒君子要谨慎行事。这不仅是对前文关于命运与行为关系的总结,也给读者以警示,强调在命运面前,人们需要时刻谨慎言行,以避免不必要的灾祸和耻辱,使文章的劝诫意味更加浓厚,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
句译:
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
译:国家的太平与动乱,是由时运决定的;个人的困厄与显达,是由命运决定的;地位的尊贵与卑贱,是由时机决定的。
故运之将隆,必生圣明之君。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
译:所以,时运即将昌盛的时候,一定会出现圣明的君主。有了圣明的君主,就必然会有忠诚贤能的臣子。
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
译:他们之间的相遇,不用刻意追求就能自然契合;他们之间的相亲,不用他人介绍就能自然亲密。
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德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能离其交,然后得成功也。
译:君主倡导的事情,臣子必定会应和;君主谋划的事情,臣子必定会听从。他们在道德观念上完全一致,一举一动都符合彼此心意,利害得失不能使他们的志向产生疑虑,谗言陷害不能使他们的交情分离,这样之后才能成就功业。
其所以得然者,岂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
译:他们之所以能够如此,难道仅仅是人力所致吗?这是上天授予的,是神明告知的,是时运促成的。
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
译:黄河水变清就会有圣人诞生,里社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