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孙该《琵琶赋》(4 / 5)
柄笔直,“圆”代表着天,象征着阳;“直”代表着地,象征着阴。“阴阳叙也”,体现了阴阳的秩序,表明琵琶的形制符合阴阳之道,体现了古人对阴阳和谐观念的追求,进一步深化了琵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展示了古代文化中对自然规律与和谐之美的崇尚。
柱十有二,配律吕也。
- 解析:“柱十有二”,琵琶上有十二根琴柱,“配律吕也”,这十二根琴柱与古代音乐中的十二律吕相对应。律吕是古代校正乐律的器具,代表着音乐的规范和秩序。琵琶琴柱与律吕的对应,表明琵琶在音律方面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体现了古代音乐文化对音律的精确把握和对音乐和谐美的追求。
四弦列张,法四时也。
- 解析:“四弦列张”,琵琶有四根琴弦依次张设,“法四时也”,这四根琴弦效法四季的更迭。四季的变化代表着自然的循环与节奏,琵琶四弦与四季的对应,使琵琶在演奏时仿佛能够演绎出自然的韵律,体现了古人将音乐与自然紧密联系的思想,进一步丰富了琵琶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古人对自然与艺术相互交融的独特理解。
是以可以发幽思,可以写情志。
- 解析:基于琵琶的形制与文化内涵,阐述其功能。“是以”表示因果关系,因为琵琶具有上述独特的形制和文化寓意,所以它“可以发幽思,可以写情志”。琵琶能够引发人们幽深的情思,抒发内心的情感,强调了琵琶在情感表达方面的重要作用,表明琵琶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人们寄托情感、表达内心世界的重要工具。
舒愤懑,散滞气。
- 解析:进一步强调琵琶的情感调节功能。它可以舒展人们心中的愤懑之情,驱散郁积在体内的闷气。在古代社会,人们面临各种生活压力和情感困扰,琵琶作为一种音乐艺术形式,能够帮助人们缓解负面情绪,使身心得到放松和舒缓,体现了音乐对人们精神生活的积极影响。
虽在穷忧,不能无其乐也。
- 解析:最后总结,即使处于穷困忧愁之中,人们也能从琵琶演奏的音乐中获得乐趣。强调了琵琶音乐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慰藉作用,无论生活处境如何艰难,琵琶的音乐都能给人带来愉悦和安慰,体现了音乐超越物质困境的强大力量,以及琵琶在古人精神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
……
句译:
惟嘉桐之奇生,于丹泽之北垠。
译:唯有那优良的桐木,奇特地生长在南方水泽的北岸。
托峻岳之崇冈,临清流之通津。
译:它依托着高峻山岳的山冈,临近清澈水流的渡口。
受中和之正气,禀白日之灵精。
译:承受着中正平和的天地正气,禀受着太阳的神灵精气。
感春气之和润,吸雨露之滋荣。
译:感受着春天气候的温和滋润,汲取着雨露的滋养而繁茂生长。
其条畅而偃蹇,其叶蓁而敷荣。
译:它的枝条舒展而曲折,它的叶子茂密而繁盛。
啄木鸟飞而攒集,翡翠翔而逡巡。
译:啄木鸟纷纷飞来聚集,翡翠鸟盘旋飞翔徘徊不去。
于是工人命斧,伐之岩阿。
译:于是工匠挥动斧头,在山的曲折处砍伐它。
临清流而剃度,据高崖而安柯。
译:靠近清澈的水流裁取木材,凭借高崖安置树干。
镑拂柱,八音克谐。
译:精心打磨琴身、弦轴和琴柱,使各种音调和谐。
然后雕以朱绿,饰以翠绮。
译:然后用朱红和翠绿的色彩雕琢,用翠绿的丝织品装饰。
弦以园客之丝,徽以钟山之玉。
译:装上园客所产的蚕丝制成的琴弦,用钟山的美玉镶嵌为琴徽。
爱有达人,陈于坐隅。
译:于是有通达之人,将琵琶放置在座位一角。
班倕施巧,夔襄准法。
译:像班倕那样施展巧妙技艺,按照夔和师襄的标准来调试。
浮柱春轻,飞龙鹿骇。
译:琴上的弦柱如春天般轻盈浮动,弹奏时声音如飞龙跃起、鹿群惊骇。
游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