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蔡琰 《悲愤诗》(5 / 8)
琰能够独自回归家乡,但同时又为她的离去而感到悲伤,她们的哀叫声仿佛要将空气撕裂。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悲伤气氛,也反映出其他被掳者对回归家乡的渴望和无法实现的无奈。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解析:连拉车的马都被这悲伤的氛围所感染,驻足不前,车轮也好像不愿意转动。这是一种夸张的描写手法,通过马和车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离别的悲痛之情,达到了一种物我同悲的效果。
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
解析:看到这一幕的人都不禁为之叹息抽泣,路过的行人也忍不住低声哭泣。这再次强调了离别的悲惨场景,让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进一步烘托出蔡琰与儿子分别时的悲痛氛围。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解析:蔡琰最终还是狠下心来,割断与儿子的情感眷恋,踏上归程。随着行程的推进,她离儿子越来越远。“去去”表示越走越远,“遄征”指快速前行,“日遐迈”强调距离一天天拉大,表达了她在归途中对儿子的思念与不舍。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解析:她想到从匈奴所在地到家乡路途遥远,相隔悠悠三千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与儿子相见。这两句诗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儿子的牵挂,体现了她内心深深的痛苦和无奈。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解析:一想到自己亲生的儿子,蔡琰就感到心如刀绞,仿佛胸膛和内心都要被摧毁。这形象地表达了她对儿子的思念之深和分别的痛苦之巨,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她作为母亲的悲痛。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解析:蔡琰回到家乡后,发现家人都已不在人世,亲戚也都没有了。“中外”指中表之亲,即内外亲属。这让她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凄凉,原本期待的家庭温暖已不复存在。
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解析:家乡的城郭已变成山林,庭院里长满了荆棘和艾草。这描绘出家乡在经历战乱后的荒芜破败景象,曾经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园已面目全非,反映了战争对社会和人民生活的严重破坏。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解析:路边的白骨不知道是谁的,纵横交错,无人掩埋。这一场景更加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和家乡的凄凉,到处都是死亡和荒芜,让人触目惊心。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解析:出门后听不到人的声音,只能听到豺狼的嚎叫。这进一步渲染了家乡的荒凉和死寂,人迹罕至,野兽横行,与昔日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战争给家乡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解析:蔡琰孤独地对着自己的影子,发出悲痛的呼喊,内心痛苦得肝肺都要破碎了。“茕茕”形容孤独的样子,“孤景”指自己的影子,这一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她此时孤独、悲痛的心境。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解析:她登上高处向远处眺望,恍惚间觉得自己的灵魂都要飞逝而去。这表达了她在面对家乡破败和亲人离世的巨大打击下,精神恍惚,内心极度痛苦,仿佛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解析:她感觉自己仿佛到了生命的尽头,这时旁人纷纷来安慰她。这体现了她在极度痛苦中的绝望,而旁人的安慰也从侧面反映出她所遭受的苦难之深,让周围的人都为之动容。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解析:在旁人的安慰下,她勉强支撑着活下去,但觉得活着也没有什么乐趣和意义。这深刻地表达了她内心的绝望和对生活的迷茫,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她对未来失去了希望。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解析:后来蔡琰嫁给了董祀,她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新的丈夫身上,尽心尽力地勉励自己好好生活。这表明她虽然经历了诸多磨难,但依然努力尝试重新开始,展现了她坚韧的一面。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解析:由于自己经历了流离失所的生活,蔡琰觉得自己变得低贱,常常担心会再次被丈夫抛弃。这反映了她在当时社会环境下,作为一个经历坎坷的女子,内心的自卑和对未来生活的担忧,体现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