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才与德:孔子眼中的周公之才启示(4 / 7)

加入书签

者,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进步。

在艺术领域,精神上的吝啬同样存在。一些艺术家拥有精湛的技艺与独特的创作理念,却不愿传授给他人,担心自己的 “独门绝技” 被他人掌握;他们不愿与其他艺术家交流合作,害怕自己的创作受到影响。这种吝啬行为,不仅会限制自己的艺术创作视野,还会阻碍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例如,一些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的危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手工艺人存在精神上的吝啬,不愿将技艺传授给他人,导致技艺无法传承下去。

三、才德关系: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

孔子提出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其核心在于强调 “德” 对 “才” 的统领作用。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德” 与 “才” 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德” 是 “才” 的统帅,决定着 “才” 的方向与价值;“才” 是 “德” 的支撑,为 “德” 的实现提供手段与保障。只有德才兼备,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一)德为才之帅:引领才华的方向与价值

“德” 是 “才” 的统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德” 决定着才华的使用方向 —— 若品德高尚,才华就会被用于造福他人、贡献社会,实现积极的价值;若品德败坏,才华就会被用于危害他人、破坏社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二是 “德” 决定着才华的价值大小 —— 同样的才华,在品德高尚的人手中,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在品德败坏的人手中,不仅无法发挥价值,还会带来危害。

1. 德正才正:才华造福社会

历史上,许多德才兼备的人物,都用自己的才华造福了社会,成为后世的典范。战国时期的墨子,不仅是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还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提出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等思想,主张平等、博爱、反对战争、重视人才,这些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墨子还拥有精湛的木工技艺与军事才能,他发明了许多守城器械,帮助弱小的国家抵御强大国家的侵略,保护了无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墨子的才华,在他高尚品德的引领下,成为了维护和平、造福百姓的重要力量。

在当代社会,屠呦呦也是德才兼备的典范。屠呦呦是杰出的药学家,她凭借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严谨的科研态度,带领团队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同时,屠呦呦品德高尚,她不看重名利,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无私地分享给全世界,还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奖金用于科研事业与人才培养。屠呦呦的才华,在她高尚品德的引领下,实现了巨大的社会价值,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德歪才歪:才华危害社会

相反,那些品德败坏却拥有一定才华的人,往往会用自己的才华危害社会,成为社会的 “毒瘤”。秦朝的赵高,便是典型的例子。赵高精通法律,拥有一定的政治与谋略才华,却品德败坏,阴险狡诈、野心勃勃。他在秦始皇死后,篡改遗诏,扶持胡亥即位,随后又设计陷害李斯,独揽朝政,实行残暴统治,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赵高的才华,在他败坏品德的驱使下,不仅没有为社会做出任何贡献,反而成为了危害国家、残害百姓的工具,其行为也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在当代社会,也存在一些 “德歪才歪” 的现象。例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自己的计算机技术才华,制作病毒、窃取他人信息、实施网络诈骗,给他人的财产安全与社会的网络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一些企业经营者利用自己的商业才华,从事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偷税漏税、不正当竞争等违法活动,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与市场秩序。这些案例都充分说明,若品德败坏,才华越高,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

(二)才为德之资:支撑品德的实践与落地

“才” 是 “德” 的支撑,主要体现在 “德” 的实现需要 “才” 的辅助 —— 高尚的品德不仅需要内心的坚守,更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而 “才” 则为这些行动提供了必要的能力与手段。若只有高尚的品德,却缺乏相应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