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民可使由之”:孔子治世思想的辩证思考(6 / 7)

加入书签

开政策调整情况,深化 “使民知之”。这种 “知之” 与 “由之” 的互补互动,让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不断完善,更好地保障了民众的养老权益,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五、跨文化视角:“由之” 与 “知之” 的全球治理借鉴

孔子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的思想,虽然产生于中国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但其中蕴含的关于 “治理者与被治理者关系”“政策制定与执行逻辑” 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能够为全球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在全球治理中,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的差异,对 “由之” 与 “知之” 的侧重有所不同,但都在探索如何平衡治理效率与民众参与,实现治理的良性发展。

(一)西方民主国家的 “知之” 导向与挑战

在西方民主国家,受自由主义思想与民主制度的影响,“使民知之” 与民众参与是其治理的重要特征。西方民主国家普遍强调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通过议会制度、选举制度、舆论监督等方式,保障民众对国家治理的参与。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广泛的利益协调与意见征询,向民众公开政策信息,接受民众的监督与批评。

这种 “知之” 导向的治理模式,能够充分反映民众的多元利益诉求,保障民众的民主权利,提高治理的合法性。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过度强调民众参与与意见征询,容易导致政策制定过程冗长、效率低下,甚至出现 “议而不决” 的情况,影响治理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由于民众的利益诉求多元、认知水平差异较大,在复杂的政策议题上(如气候变化、移民政策、国家安全等),容易出现意见分歧过大、难以达成共识的情况,导致政策难以推进。

例如,在欧洲部分国家推进移民政策改革时,政府为了充分听取民众意见,开展了长时间的公开讨论与民意调查。但由于民众对移民政策的看法存在严重分歧 —— 部分民众认为移民会带来文化冲突、就业压力与社会安全问题,反对移民政策宽松化;另一部分民众则认为移民能够促进文化多样性、补充劳动力资源,支持移民政策宽松化。这种严重的意见分歧,导致政府难以制定出得到广泛认同的移民政策,移民政策改革进展缓慢,甚至引发社会矛盾与政治动荡。

(二)东亚国家的 “由之” 传统与现代转型

在东亚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受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历史上存在一定的 “由之” 导向的治理传统 —— 强调政府的权威与治理效率,民众对政府政策的服从度较高。这种治理传统在特定历史时期(如战后经济恢复与快速发展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东亚国家也在逐步推进治理转型,加强 “使民知之” 与民众参与,平衡治理效率与民主参与。例如,新加坡在保持高效治理的同时,通过建立 “民情联系组”“网上对话平台” 等机制,加强政府与民众的沟通互动,向民众公开政策信息,收集民众的意见与诉求,让民众更多地参与到国家治理中;日本通过推进地方自治制度改革,扩大地方民众对地方事务的决策权,让民众在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地方公共事务中拥有更多的参与权与知情权。

这种 “由之” 传统与 “知之” 转型的结合,既保留了东亚国家高效治理的优势,又吸收了现代民主治理的合理成分,形成了具有东亚特色的治理模式,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全球治理中的 “由之” 与 “知之” 平衡

在全球治理中,面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安全、贫困饥饿、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需要世界各国在 “由之” 与 “知之” 之间找到平衡,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一方面,在全球性紧急挑战面前(如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需要各国遵循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统一规范与指导方针,“由之”—— 采取协调一致的应对措施(如疫情监测、疫苗研发与分配、跨境人员流动管理等),保障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如果各国各自为政,不遵循统一的规范与指导,很容易导致全球疫情防控失控,加剧疫情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