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论孔子 “我欲仁,斯仁至矣” 的智慧(3 / 9)
“仁” 的价值。
(二)“欲仁” 是抵御 “外部诱惑” 的屏障
除了 “道德惰性”,个体在实现 “仁” 的过程中,还会面临各种 “外部诱惑”—— 名利、权力、物质享受等,这些诱惑往往会让人偏离 “仁” 的轨道,做出违背道德的选择。例如,一些官员为了追求权力与财富,贪污受贿、滥用职权,违背了 “忠” 与 “廉” 的 “仁” 的要求;一些商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假售假、偷税漏税,违背了 “信” 与 “义” 的 “仁” 的准则;一些学者为了追求学术声誉,抄袭剽窃、伪造数据,违背了 “诚” 与 “敬” 的 “仁” 的内涵。这些行为的根源,同样是 “欲仁” 意愿的缺失 —— 当个体被外部诱惑主导时,“仁” 的追求便会让位于利益的算计,最终陷入道德困境。
而 “欲仁” 的意愿,能成为抵御 “外部诱惑” 的坚固屏障。当一个人将 “欲仁” 作为核心追求时,他会以 “仁” 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选择,将不符合 “仁” 的诱惑视为 “浮云”,坚守道德底线。孔子的弟子颜回,便是以 “欲仁” 抵御诱惑的典范。颜回生活贫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连普通人都难以忍受这样的生活,而当时的诸侯为了招揽人才,常以高官厚禄诱惑士人。但颜回却始终保持 “欲仁” 的坚定意愿,将 “仁” 的修养视为最高追求,“回也不改其乐”—— 他不羡慕他人的富贵,不被物质诱惑所动摇,潜心向学、修身养性,最终成为孔子眼中 “仁” 的化身。孔子称赞他 “贤哉,回也”,正是对他以 “欲仁” 抵御诱惑的高度认可。
在当代社会,这样的例子同样不胜枚举。例如,“时代楷模” 张桂梅,为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在办学过程中,她面临着资金短缺、师资匮乏、身体病痛等诸多困难,也有企业以高薪邀请她担任顾问,以改善她的生活条件。但张桂梅却始终以 “欲仁” 的意愿坚守初心 ——“我要让山区女孩有书读,这是我的使命”,她拒绝了高薪诱惑,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校与学生身上,累计帮助 2000 多名女孩考上大学。她的选择,正是 “欲仁” 抵御外部诱惑的生动实践 —— 当 “仁” 的追求成为内心的坚定信念时,任何物质诱惑都无法撼动这份坚守,最终实现了 “仁” 的崇高价值。
(三)“欲仁” 是激发 “道德潜能” 的引擎
每个人心中都潜藏着 “仁” 的道德潜能,这些潜能可能是对他人的同情心、对正义的向往、对责任的担当,但这些潜能往往处于 “休眠” 状态,需要 “欲仁” 的意愿来唤醒与激发。正如一颗种子,若没有阳光与雨露的滋养,便无法生根发芽;人的 “仁” 的潜能,若没有 “欲仁” 的意愿的驱动,也无法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动。
“欲仁” 的意愿,能让个体主动寻找践行 “仁” 的机会,将潜藏的道德潜能转化为具体的行为。例如,孔子的弟子子贡,原本是商人出身,擅长经商获利,最初的人生目标是积累财富。但在跟随孔子学习后,他逐渐产生了 “欲仁” 的意愿,开始将 “仁” 的追求融入商业与人际交往中。他在经商过程中坚守 “诚信” 原则,“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子贡不接受命运安排,经商却总能预判准确),但他从不投机取巧、欺诈客户,而是以 “义” 取利,成为 “儒商” 的鼻祖;他还主动传播孔子的思想,在孔子去世后,为孔子守墓六年,以实际行动践行 “孝” 与 “敬” 的 “仁” 的内涵。子贡的转变,正是 “欲仁” 激发道德潜能的过程 —— 他原本的潜能是商业才能,但 “欲仁” 的意愿让他将这份才能与 “仁” 的道德结合,最终成为兼具商业智慧与道德修养的 “君子”。
在现代社会,“欲仁” 激发道德潜能的案例同样常见。例如,许多志愿者在参与公益活动前,可能只是普通的上班族、学生或退休人员,心中虽有帮助他人的想法,却从未付诸行动。但当他们主动产生 “我要通过公益践行善良” 的 “欲仁” 意愿时,便会唤醒潜藏的同情心与责任感,积极参与到扶贫、救灾、助学、环保等公益活动中。一些志愿者原本不善言辞,却在为贫困儿童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