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博文约礼:不畔之道(6 / 6)

加入书签

文化” 的建设,是 “博文约礼” 的企业版。华为推行 “炸开金字塔” 的学习机制,鼓励员工 “跨部门、跨领域” 学习,每年投入销售额的 15% 用于研发和培训,体现 “博学于文”;同时建立严格的 “合规管理体系”,设立 “首席合规官”,制定《华为员工商业行为准则》,落实 “约之以礼”。任正非说 “华为的成功,是因为我们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规则的敬畏”,这种理念使华为在全球化过程中避免了许多企业 “违规扩张” 的陷阱。

在网络空间,“信息素养” 与 “网络道德” 的并重,是 “博文约礼” 的新要求。面对海量信息,我们需要 “博学于文”—— 学会筛选、辨别、整合信息,避免 “信息茧房”;更需要 “约之以礼”—— 遵守网络规则,尊重他人隐私,抵制网络暴力。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正是 “博文约礼” 在虚拟空间的体现。

这些当代实践证明:“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不是过时的教条,而是与时俱进的智慧。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不忘道德底线;在拥抱变化的过程中,坚守价值立场。

七、永恒的君子之途

孔子的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穿越两千五百年的时空,依然指引着我们的人生航向。“博学于文” 是认识世界的广度,“约之以礼” 是把握自我的深度,二者共同构成 “不畔” 的人生坐标。

从周公制礼到蔡元培办学,从子产治郑到李飞飞研 AI,历史的长河中,“博文约礼” 的精神始终流淌。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博学,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智慧的通达;真正的守礼,不是形式的僵化,而是内心的自觉。

站在当代回望孔子的教诲,我们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博学于文” 是为了 “知”—— 知道世界的复杂,理解人性的多样;“约之以礼” 是为了 “行”—— 行为有边界,心中有底线。“知” 与 “行” 的统一,便是 “弗畔” 的正道。

这条君子之途,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前行的脚步 —— 在学习中拓展认知,在反思中坚守本心,如此,方能在变幻的世界中,始终行走在不偏离正道的康庄大道上。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