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由户之道:孔子的正道之问(3 / 6)

加入书签

户” 与 “不由户”:正道与歧路的较量

在中国历史上,“由户”(遵循正道)与 “不由户”(违背正道)的较量从未停止,无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印证了遵循正道的重要性和违背正道的危害性,这些历史经验和教训为我们理解孔子的叩问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商汤与夏桀:正道兴邦与歧路亡国:商汤是夏朝末年的部落首领,他遵循 “仁政” 的正道,关心百姓疾苦,任用贤能,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夏桀则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他荒淫无道,残害百姓,违背了正道,最终被商汤推翻。《史记?夏本纪》记载夏桀 “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而商汤 “施仁政,布德惠,天下咸归商”,这说明遵循正道能够兴邦,违背正道则会亡国。

周公与管叔:坚守正道与图谋叛乱: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去世后,周公辅佐周成王,坚守 “礼乐” 的正道,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巩固了周朝的统治。管叔是周公的哥哥,他不满周公辅政,联合蔡叔、霍叔发动叛乱,违背了正道,最终被周公平定。《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 “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并 “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而管叔 “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最终 “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这说明坚守正道能够维护社会稳定,图谋叛乱则会自取灭亡。

孔子与少正卯:传播正道与蛊惑人心: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传播 “斯道”,培养弟子,希望能恢复社会的秩序。少正卯是春秋时期的大夫,他也在鲁国讲学,但他的学说蛊惑人心,违背了正道,吸引了很多孔子的弟子。《荀子?宥坐》记载孔子为鲁国司寇时,“七日而诛少正卯”,认为少正卯 “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这种人 “不可不诛”,这虽然反映了当时思想斗争的激烈,但也说明传播正道与蛊惑人心的较量是非常尖锐的。

诸葛亮与曹操:鞠躬尽瘁与权谋篡汉: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辅佐刘备和刘禅,坚守 “兴复汉室” 的正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得到了后人的敬仰。曹操则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奠基者,他虽然有雄才大略,但采用权谋手段,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其子曹丕篡汉称帝,违背了 “忠君” 的正道,受到了后人的批评。《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三国志?武帝纪》则记载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听”,这说明坚守正道能够名垂青史,采用权谋则会留下骂名。

历史中的 “由户” 与 “不由户” 的较量表明,遵循正道虽然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最终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历史的肯定;违背正道虽然可能会一时得逞,但最终会遭到人们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

六、“由户之道” 的现代启示:个人成长中的正道坚守

在现代社会,“由户之道” 对个人成长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面临着 “由户”(遵循正道)与 “不由户”(违背正道)的选择,遵循正道是个人成长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保证。

学习中的正道坚守:在学习过程中,正道就是勤奋努力、诚实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成绩。但有些学生却选择 “不由户” 的方式,如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这些行为虽然能一时取得好成绩,但却违背了学习的正道,损害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品德修养。真正的学习应该是通过不断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这才是学习的正道。

职业发展中的正道坚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正道就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努力工作,通过自己的业绩和贡献获得职业的发展和提升。但有些人为了追求职业发展,却选择 “不由户” 的方式,如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拉关系走后门等,这些行为虽然能一时获得利益,但却违背了职业的正道,损害了自己的职业声誉和发展前景。真正的职业发展应该是通过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强自己的职业素养、为单位和社会做出贡献,来实现职业的成长和价值的体现,这才是职业发展的正道。

人际交往中的正道坚守: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正道就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