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行不由径:澹台灭明的君子足迹(5 / 7)

加入书签

不由径” 的深刻道理。

赵高的 “指鹿为马”:秦朝宦官赵高为了篡夺政权,通过篡改遗诏、陷害忠良等不正当手段,一步步爬上权力巅峰。他的 “径” 是阴谋诡计、欺上瞒下,虽然暂时控制了朝政,却导致秦朝迅速灭亡,自己也落得 “夷三族” 的下场。赵高的例子证明,通过 “径” 获得的权力如同沙滩上的城堡,看似坚固,实则不堪一击。

安禄山的 “伪装取宠”:唐朝安禄山为了获得唐玄宗的信任,不惜以肥胖之躯跳胡旋舞,对杨贵妃认干娘,通过这种阿谀奉承的 “径”,骗取了节度使的高位,最终发动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巨大灾难。他的 “径” 是伪装与欺骗,虽然暂时得逞,却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 “行由径” 的反面典型。

秦桧的 “卖国求荣”:南宋秦桧为了保住自己的相位,不惜以 “莫须有” 的罪名陷害岳飞,与金国签订屈辱的和约。他的 “径” 是出卖国家利益、陷害忠良,虽然在生前享受荣华富贵,却在死后被后人铸成铁像跪在岳飞墓前,受尽唾骂。秦桧的下场证明,“行由径” 者即使一时得意,也终将被历史唾弃。

这些 “行由径” 者的共同特点是: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原则,通过不正当手段达到目的。他们的教训深刻地表明,“径” 虽然能带来短期的便利,却会腐蚀人的心灵,破坏社会的公正,最终导致个人与社会的双重灾难。正如《论语?阳货》中孔子所说 “乡原,德之贼也”,那些看似精明的 “捷径”,实则是道德的窃贼,会偷走人的良知与社会的正义。

九、识人用人的现代启示:从澹台灭明看人才选拔

子游发现澹台灭明的故事,对现代社会的人才选拔具有重要启示。在这个注重学历、证书等硬指标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学习子游的识人之道,关注人才的内在品格与行为细节,选拔那些真正具有 “行不由径”“公私分明” 品质的人。

超越 “标签化” 识人:现代社会的人才选拔往往过于依赖标签,如名校学历、知名企业工作经历、高分数等。这些标签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才的能力,却无法反映其品格。澹台灭明没有显赫的出身和外表,却被子游视为贤才,这提醒我们:标签只是参考,品格才是根本。在选拔人才时,应更多关注其在具体事件中的表现,如面对利益诱惑时的选择,处理公私关系时的态度,这些细节比任何标签都更能反映人才的本质。

注重 “行为轨迹” 考察:子游对澹台灭明的了解,来自于对其日常行为的长期观察,如 “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至” 等持续的行为表现。这种 “行为轨迹” 考察比一次面试或笔试更可靠,因为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稳定的品格特征。现代企业在招聘时采用的 “背景调查”“行为面试法”,就是对这种识人之道的借鉴,通过了解候选人过去的行为,预测其未来的表现。

营造 “容才” 的环境:澹台灭明的成长,离不开子游的发现与任用;而子游能发现澹台灭明,也离不开武城相对宽松的人才环境。现代组织要想吸引和留住像澹台灭明这样的人才,就需要营造包容、公正的环境,不因其出身、外貌、性格等非本质因素而排斥,让真正的贤才能够脱颖而出。正如《管子?权修》所说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的成长需要时间和环境的培育。

识人用人的核心,在于找到那些 “行不由径”“公私分明” 的人,因为他们不仅能完成工作任务,更能维护组织的价值观,推动组织的长远发展。澹台灭明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人才可能不显眼,却像磐石一样可靠,是组织最宝贵的财富。

十、“行不由径” 与现代人生:在捷径盛行时代的坚守

在这个追求速成、崇尚捷径的时代,“行不由径” 的精神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人生没有捷径可走,那些看似能快速成功的 “径”,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只有坚守 “正路”,脚踏实地,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与进步。

个人成长中的 “不由径”:在个人成长中,“径” 可能是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虚报履历等不正当手段。这些 “径” 虽然能让人快速获得成绩或机会,却会让人失去学习的能力、诚信的品质,最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